到後麵開閘放水湮沒敵軍的時候,影院裏再次起了轟動,隻見洶湧的洪水從山間流下,將士兵卷起衝走……
這個場麵放在當下非常壯觀,但王梓鈞一眼就看出來這是假的。不過在沒有特效的年代,做起來也很困難,而且具有的危險性不比王梓鈞玩爆炸低。
那些山全是道具布景,水是真的,就是在高處建一個大水箱,放上十幾噸的自來水,然後突然放閘,再運用鏡頭去處理,形成洪水滔天的樣子。
這樣說得簡單,但那些大型道具的製作和布置,耗資不比王梓鈞在台灣的古縣城做小麵積布景低。而且為了增加真實感,那十多噸水衝下來,對演員其實是有一定危險的。
“大手筆,邵氏就是邵氏,這種畫麵都能拍出來!”周圍的人再次鼓掌,對導演和演員表示敬意。
王梓鈞心想:等你們看了《喋血孤城》,就知道什麼是大手筆了。
他不信邵氏的《十四女英豪》能壓得過自己的電影。雖說《十四女英豪》的投資比《喋血孤城》多出一倍,但那些大牌演員的片酬就占了近一半,磨磨蹭蹭拍攝了兩年,時間、金錢都耗在布置大量山川、城池的道具上。
電影的結局是大圓滿,楊門女將打敗了西夏軍隊,保住大宋河山,電影院裏一片歡呼。
王梓鈞聽著周圍人的談論,發現這些人的話題大多還是在那些參演的女明星身上,偶爾也提及裏麵幾個經典的鏡頭,但議論劇情卻少之又少。
這簡直就是一部電影的悲哀。
後世王朔在張老謀同學拍攝幾部大製作後,曾戲稱其為裝修工,亦是如此原因。
“咦,亦舒,你怎麼也在?”王梓鈞出場的時候撞見亦舒。
亦舒道:“我答應雜誌社了,要幫《十四女英豪》寫影評。”見王梓鈞臉色有些不自然,她笑道,“你放心,我是看了《喋血孤城》後趕過來的。”
王梓鈞笑道:“那就請倪大美人高抬貴筆咯。”
亦舒道:“我的筆從不違我的心,不在乎幫誰不幫誰,照直了寫就是。不過你的電影卻是很好,怎麼說呢?就是看了《喋血孤城》後再看《十四女英豪》,感覺有些索然無味。”
“哈哈,亦舒你這是在誇獎我嗎?”王梓鈞笑道。
“我很少誇人的。”亦舒笑道。
就在王梓鈞與亦舒聊天的時候,邵氏公司裏,方逸華接到下麵的報告後,徑直來到邵逸夫的辦公室。
“董事長,我們的電影效果很好,所有影院全部爆滿。”方逸華喜悅地說。
方逸華今年42歲,長得有些豐滿,她被邵逸夫帶來邵氏已經三年多了,從普通職員做起,一步步做到中層管理者。
至於兩人之間的關係,就連邵逸夫的結發妻子都是知曉的,隻是沒有挑明罷了。
“《喋血孤城》呢?”邵逸夫問,65歲的他看起來隻有50出頭,非常的硬朗。
方逸華回答道:“最高上座率有六成,最低的影院上座率不到四成。具體的票房現在難以統計,不過按現在的情況,已經被我們給壓住了。”
邵逸夫搖頭說:“壓不住啊。《十四女英豪》與《喋血孤城》雖說類型不同,但其實都是用民族大義為核心,兩者之間是你死我活的局麵。我之所以這麼緊張,是因為我前天看過那部電影,當時驚得我一身冷汗。”
方逸華道:“不會吧,就算《喋血孤城》因為口碑上座率增加,但早已經被我們拋到身後去了。”
“希望不會。”邵逸夫說,“這次我的做法有點著急了。”
邵逸夫不是著急,而是將王梓鈞作為了他與鄒文懷爭鬥的戰場。
鄒文懷以前是他手下的心腹愛將,卻自立門戶與老東家打擂台。而今更是不懷好意,集中手下財力、物力全力支持《喋血孤城》在香港上映,其用意就是借王梓鈞的手來打壓邵氏耗時兩年的大製作。
邵逸夫是個每逢災害都要捐錢的大善人,也是摳門到極點的吝嗇鬼,有時候對人很大度,有時候卻又心眼小得像針尖一樣。麵對鄒文懷的襲擊,他直接把王梓鈞當成了鄒文懷的盟友,正好抓住《言報》攻擊王梓鈞的機會,暗中使力,落井下石。
邵氏與嘉禾的戰爭就如當初日俄之戰,王梓鈞卻成了被作為戰場的清政府。
王梓鈞如今想通了事情的經過後,心中把嘉禾與邵氏都恨上了。但現實卻讓他隻能暫時站在嘉禾一邊,拉開架勢與邵氏做對。
王氏與邵氏的爭鬥,第一回合,邵氏獲勝。
但這僅僅是開始而已,王梓鈞不是坐以待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