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打量著洪小喬,乍一看,她長得有點像後世的一個女演員張靜初;但仔細欣賞,細微處卻有許多不同,比如洪小喬的臉型稍短且更精致一些,眼睛略大,顯得更有神;而且她身上散發著那種一般明星所未有的大家閨秀氣質。
幾人來到餐廳,菜還沒上齊,周藍萍便說:“我沒有那麼多規矩。有宏元和小喬丫頭作證,吃了這頓飯,咱們的師徒就算定下來了。”
王梓鈞讓服務生端來茶具,他動手滿上茶盞恭敬地遞過去,周藍萍高興地飲下拜師茶,看得方南一陣眼紅。
洪小喬見方南情緒不高,便問道:“有沒有興趣來‘金曲獎’做節目?”
“我嗎?”方南驚訝地指著自己。
洪小喬點頭道:“是啊,我覺得你唱得很有味道。”
“可是……”方南欲言又止。
“可是什麼?”洪小喬笑道,“沒有事啦,難道邱老師會和晚輩計較?”
王梓鈞心想:邱雪梅會不會和晚輩計較不清楚,反正你的能量很大我算是知道了。
這小妞到底是哪個家族出來的?台灣洪姓很多,有人說十個台灣人就有一個姓洪。這話水分當然很大,後來統計的是洪姓在台灣排名第十七大姓。
“梓鈞啦,你今天唱的這首歌,創作的時候有什麼想法?”周藍萍問道。
想法?王梓鈞哪有什麼想法,隻得瞎掰道:“唱自己想唱的歌。”
“好!”洪小喬和方南一起拍手,王梓鈞說出了他們對於音樂的態度。隻是方南創作才能有限,而洪小喬則是具有時代局限性,兩人都沒能突破這個時代固有的音樂思想,唱出他們真正想唱的歌。
七十年代不僅是台灣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而且是民族民主意識崛起,思想文化大碰撞大推進的時代,這個情況跟大陸的八十年代有些相似。
音樂潮流是隨著台灣的民族運動共同成長的,現在的人,除了王梓鈞之外,都還處於啟蒙摸索階段。
但是,王梓鈞拋出的是八九十年代流行樂成熟期的作品,直接跳過了啟蒙期和成長期,這就有點問題了。
左宏元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說:“你的音樂,很能打動人,但恐怕有些人會因此不滿。”
王梓鈞還沒想到問題的關鍵,疑惑道:“為什麼?”
周藍萍解釋道:“就拿前些年來說吧,當時的歌曲雖然歌詞是中國的,但全是東洋或者西洋曲風。我們當時想的也是要唱自己的歌,這才有了本土民歌的風潮。但總有一些人抱著成見,不肯接納新的事物,糾糾纏纏好幾年才成了現在的樣子。而我們打下的江山剛穩定下來,你們這些年輕人又要革我們這一代音樂人的命,你說那些人會甘心把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盤讓出來嗎?”
王梓鈞算是聽明白的,這就是所有先驅者必須麵臨的局麵,那就是來自既得利益者的打壓。也許他的歌民間反響會不錯,但是在音樂上層,比如報刊雜誌上麵的,短期內恐怕不會看到好話。大型的活動,他的歌也別想能夠上去。
“你決賽的時候也唱今天這種歌的話,絕對拿不到冠軍。”周藍萍說道,“至少以我來說,我隻能說你的歌很好聽,很震撼,但太吵太鬧了,不太符合我們的音樂審美取向。這就是你今天隻得了第二名的主要原因。”
王梓鈞點點頭,聽周藍萍一分析,他已經決定了決賽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