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浪歸來(2 / 2)

不過這隻小狗顯然是有nǎi便是娘的主,現在見了樂浪那尾巴搖的都快斷了。樂浪看他一隻眼睛上一片黑點,身上一片黑點,尾巴上又一個黑點,索xìng給它取了個名字叫“三點”,倒也和三郎一樣成了難兄難弟。

下了車,樂浪看了一下,六年來縣城也沒有什麼多大改變,隻是路變寬變好了,兩旁蓋起了高高的樓房。又轉車到了鎮上,小鎮依稀,沒有什麼變化,兩旁的芒果樹還是依然如初。

有幾個摩托車載客的走了過來,對著樂浪熱情的招呼。

“少年仔,要去哪裏?”

“嘢,要不要坐?”

“去哪裏?”

樂浪看了一下,找了一個貌似老實的人問道:

“到小溪村多少錢?”

“小溪村,很遠的,現在有公交車到那裏,隻要五塊左右,坐摩托車要十幾塊。”

這載客的倒也好笑,有客上門還推薦人家去坐公交車。

“那走吧,”樂浪也沒還價,就帶著三郎坐了上去。

坐公交車很慢,可以說比蝸牛還慢,而且車子破破爛爛,氣味難聞,還不如坐摩托車,而且還比較快。

小溪村以村前有條小溪而得名,在大虞山下,確實很遠,而且一路彎彎繞繞,雖然現在鋪上了水泥路,但還是十分驚險。走這路,一般車速都不會太快,下雨濃霧天也沒什麼人敢走,就怕一不小心掉落下去,下麵可是落差二三十米的亂石灘,掉了下去,非死即傷。

小溪村裏都是一族之人,複姓子車(讀駒ju第一聲),相傳乃是chūn秋戰國時期子車仲行的後代。隻因當時國君殘暴不仁,所以避禍蠻荒,不過具體曆史已不可考,隻留下祠堂前的一副對聯可以證明:“學無止境師仲尼,行為端莊效賢人。”

小溪村在大虞山下,有三百多戶,一千來口人,在本地也算是比較大的村落。

南州市位於閩粵邊陲沿海地帶,在以前可是一片蠻荒,猛獸橫行,倭寇肆虐。那時,鄉土百姓為了抵禦猛獸倭寇,個個都是學了一身好武藝,所以民風彪悍,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白刀子入紅刀子出,殺了人跑過村便無事。不過改革開放後,為了生活個個拚死拚活的,哪有空練武強身的,隻有放假的時候才組織小孩子練練武,一來可以強身,二來也可以約束小孩子,免得到處亂跑。

下了車,付了錢,樂浪站在小溪村前,往昔的一幕幕如放電影般滾過。樂浪的母親是小溪村的人,他是小時候隨著父母來到這裏,父母在一次意外中死後他便隨著外公在這裏生活。

小溪村前有一座石橋,橋下山溪潺潺,山洪爆發時甚至可以淹到橋上,這條奚流綿延十幾公裏,在山林之間蜿蜒流轉,然後直向大海而去。不過船隻並不能從這通行到大海上,不說這一路的險灘亂石擋道,就那一段隻有十幾厘米水深的碎石灘就不是船隻能夠航行的。不過也有一些膽子長毛的,自恃本領高強,駕著一葉瓜皮小舟,撐著竹篙,躲過險灘亂石,跑到海邊去。瓜皮小舟身輕但不能載重,撐著竹篙剛好能夠通過,不過有時候遇上枯水期也不行,那時,隻好下來賣力的推,或者舉著船走。

過了石橋,是左右兩邊是一片果樹,幾年不見變化真大,不但鋪上了水泥路,還栽上了果樹,記得以前這裏可是倒垃圾的地方,還有一個公共廁所來的,每次進村的時候都能聞到一股濃臭味。

往前走去,一座雄偉的廟宇呈現眼前,廟勢座南朝北,後麵是茫茫大虞山脈,前麵是一條潺潺溪流,那是小溪村的祖廟,廟中供奉著小溪村的開基祖師爺、注生娘娘、保生大帝,聽說很有靈xìng,每逢過年過節十裏八鄉的信徒便會瘋湧而來,非常熱鬧。廟前是一片開闊的廣場,紅磚鋪就,左右兩旁各有一棵老榕拱衛著廟宇,廣場前麵是一個廣大的戲台,戲台是過節的時候演戲給神明看的。這一片廣場也是孩子們放假時候練武和村民開會的地方。

廟宇左邊的不遠處建著一排排二三層明亮的樓房,右邊則是一座座白牆紅瓦的老房子,一新一舊,一高一矮,相映成趣。

(新書上傳,請大家多多點擊,求收藏,求推薦,謝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