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鬆江瘟疫(1 / 2)

一夜歡宴之後,第二日,嚴世蕃便將昨日工舉考試的項目呈交給了嘉靖皇上。

皇上一看,覺得這場考試還是頗為值得的。

雖然沒有人去寫之乎者也,但是很多東西還是實用的。

比如,如何在西北收集雨水,在沙漠裏種樹,在海裏種水稻,如何提取白糖紅糖等,這都是解決民生的好辦法。

古代的皇上是非常注重民生的,雖然朝代滅亡,文字記載都是要皇上背鍋,說皇上把天下人不當人,視民如芻狗,恨不得天下老百姓都死絕,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在那個時候,都說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管人也好,物也好,還是地也好,都是我皇室的財產啊。

沒有人會去糟踐自己的財產啊。

為什麼弄到後來民不聊生,讓皇上一個人背鍋也不合適吧?

雖然嘉靖皇上在京城裏麵修仙,養貓,但他並不是眼睛瞎了啊。

但很多地方大臣們都希望他眼睛瞎了,所以朝廷的邸報一律是報喜不報憂,讚歌唱的是一遍又一遍。

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就沒有發聲的渠道,他們想說出底下真實的情況,沒有一個報紙願意去登出。

等到京城裏聽到老百姓的聲音的時候,那已經是揭竿而起,到處都是饑民在燒殺搶掠了。

一個朝代大亂,除了天災之外,大部分都是人禍,這裏麵的人禍的形成,就是官員之間的鬥爭。

挾民意以令天下。

比如前幾年鬆江府曾經發生瘟疫,這個病傳染性非常厲害,短時間內還無法控製,京城有一個老中醫提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將得病的人進行隔離。

但是呢,鬆江府知府李牆卻陽奉陰違,自從他的好兄弟在渝州府當官想謀反,被朝廷整治,關進了大牢之後,他一直懷恨在心。

原本約定好兄弟取得了天下之後,給他一個宰相當當,卻不料中途出了紕漏,他的心腹卻把這些事情抖了出來,最後計劃未成,好兄弟鋃鐺入獄。

李牆一想到此事,心裏始終忿忿不平。

這個時候,突然鬆江府突然發生了一場大的瘟疫,他認為機會來了。

李牆故意把瘟疫搞的很大,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是因為百年難得的一次瘟疫是最好的掙錢方式。

不僅僅是可以掙大錢,還可以借此瘟疫,將整個大明朝搞亂,到時候老百姓受不了,他就可以出來作為正義人士,來為老百姓發聲。

然後宣布自己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京城裏麵下達了指令,要求將傳染病人隔離。

李牆確實積極地響應了京城下達的指令,將所有的人員進行隔離,不允許他們邁出大門,但是被隔離的百姓吃喝卻都沒有了。

老百姓開始鬧,問沒得吃喝怎麼辦?官員們回應,這和我們沒有關係,這京城裏下達的命令,正是因為隔離的旨意,導致了你們挨餓受凍,但是我也沒有辦法啊!

當其他的州府老百姓看鬆江府的老百姓如此困難,紛紛捐贈物資,千裏迢迢的把蔬菜、糧食、瓜果運送到鬆江府。

但是捐贈物資到了鬆江府那兒,卻不讓他們進去,說防止外地鄉下人把瘟疫帶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