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卷,懵懂的相識(1 / 1)

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初,我出生在一個邊遠的山區,那時侯人們的生活還不是很好,還記得我出生到五六歲時,我們家裏照明都是用的是煤油燈,而且是好一點的人家才有手電筒。

我的家鄉離縣城很遠,就是離街也是有好幾公裏,在我們這個邊遠又落後的山區,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計劃生育是很嚴的,人們的思想還比較陳舊,有不少村民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家家都想生兒子,至少是一個是要生的!否則就會被人瞧不起,受人罵,在鄰居之間抬不起頭!

還好,我雖然生在這裏,但我的父母還算是開明的,因為那時侯我的父親也經在學校代課。在這裏我得說明,因父親從學校畢業,正好趕上特殊時期,故父親沒能獲得工作,隻好回到老家種地,還記得那個時候是上世紀六幾年的政策是那來那去!

因為恢複高考後,全國百廢待興,國家開始重視教育,大力發展教育,在我們這遙遠的山村學校也在大力的擴建,村裏的學校缺老師,父親又剛好有文化知識,所以我的父親在大隊安排下進了學校,待遇是代課老師!

我的機遇算是好的,父親重視文化教育,所以我到了學齡就跟著父親去學校:父親站在講台上教書,我是坐在下麵讀書。

那時候我們讀小學隻有五個年級,沒有學前班和六年級。

其實小學的前三年我成績不怎麼好,父親為我可沒少操心,也許是不懂事、貪玩的原因,一直在一年級、二年級、居於墊底的位置!

為了讓我讀書,我可沒少挨父親的打,母親為了我讀書,也沒少和父親吵嘴。

母親是溫和的說教,父親施行的是“不打不成人,黃金棍兒出好人”!你說在這不同的教育理念下父母會少吵嘴嗎?!

不過還好,父母吵嘴不當著我的麵吵。

每當父親大棒政策的時候,母親雖生氣但不說,都是在事後和父親理論,父親默認但就是不改。

至今在我那個時候是沒搞懂是也什麼原因,反正從三年級開始我的成績就突然起來了,並非常的拔尖,那時我們是稱之為“區”,並不是現在的鎮,現在的村委在那時稱為大隊,而且在老家的村民的土牆壁上,我們能清晰的看到用石灰寫在牆上留下的的“農業學大寨”。

記憶最深的就是後來到處都張貼著白紙黑字寫的有關計劃生育的標語,八十年時還有那三株口服液的廣告隨處可見!

我們那時侯的區現在分成了三個鎮。

我們讀書時,每年區裏都要舉行各校聯賽、競賽,學校有獎懲,老師有獎懲,學生也一樣有獎懲,榮辱與共再說不假!

從四年級開始我就經常代表班參賽,到五年級畢業升入初中我也拿了不少獎,那個時候是全區評比,不是哪一個學校單獨的。

在我們那裏,最好的中學就是區中,每一年錄取的人數不多,不足200人,在那個年代,每一屆全區升中學的孩子不少於5000人!

其實我考入中學的時候是12歲,因為那時侯我們是7歲才能上學讀書,也就是說7歲才能讀一年級。

我們的升學考試全區各學校集中到區上的學校統一監考,遠的學校頭天就要到區上去住宿,條件是很艱苦的!

還記得我們那時讀書赤腳的人真不少,能有雙膠鞋穿的人就算不錯了!

那冬天的雪下的很大,一腳踩下去就“吱—吱—”的直響!腳肚子都看不見!

很多同學下課了還淌著鼻涕,在學校那原是泥巴地、現被積雪覆蓋的操場上堆雪人、打雪仗!

那熱乎勁現在真的很難看到,也隻有我們這樣年紀的人還記得!

那年的小升初,我以雙科(語文、數學)總分190分的成績被區中錄取。

到中學開學的第一天,我是自己背起母親用棕繩給我捆好的被子自己去區中報的名。

以父親對母親說的話來說就是孩子要獨立,不能事事都代勞,需要讓我們自己磨煉。

在這一點上來說,我非常感謝父親。

在這裏,我才知道有分班,因為我讀的那個村小就是現在的一個村民組人家的孩子讀,人數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總計也就兩百出一點,所以每個年級隻有一個班。

我是分在一班,在這裏我認識了很多新同學,其中就有主人翁——章郡豔(卯針)同學,她和我是一班,成了同學。

https://www.biqiuge8.com/book/42117197/27546096.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