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皇治世,五帝興華,傳至東周,分春秋戰國,戰亂五百餘載。幸秦王嬴政英勇,蕩滅六合,一統天下。比至晉朝,複為亂世。天帝不忍下方生靈塗炭,乃令翊聖元帥下凡,正是隋文帝楊堅。那隋文天子掃平北齊,又奪了北周江山,一統江北,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自登基之日,廣施仁政,江北黎民具感其恩德,一派富實之景。
再看南陳,皇帝陳叔寶雖然天資聰穎,根骨奇佳,可終日與張麗華、孔貴嬪廝混;朝堂內,江總、孔範兩個奸臣一手遮天,魚肉百姓,民不聊生。可惜蕭摩柯、魯廣達、羅師道三個忠臣,有心報國,無力回天。南北的巨大反差,無形中為大隋一統南北埋下伏筆。
隋開皇九年,楊堅以韓擒虎為元帥,賀若弼為先鋒,起兵二十萬,南下伐陳。消息傳至建康,陳叔寶心膽俱喪,破天荒地上朝議事。可笑江孔那兩個奸臣,平日裏橫行跋扈,如今麵麵相覷,不敢吱聲。陳叔寶早看在心裏,氣不打一處來,轉頭看向武將班中,蕭摩柯出班奏道:“啟萬歲,臣以為目下要破隋軍,須請突厥起兵南下,我軍北上禦敵,使隋腹背受敵,首尾不能相顧。”叔寶聞奏,心中大喜,即刻修書一封,並取厚禮,派使至突厥求救,不表。
話表那突厥可汗沙缽略,他也是個有大誌的人君,隻是擔心孤掌難鳴,故多年不允部下擾隋。一日,牙帳議事畢,徑回寢帳,與王妃風流。那王妃乃是北周公主,九年前母國被楊堅篡取,恨不得生食其肉。想到此,不覺淚如雨下。可汗見了,忙勸慰道:“愛妃不必煩惱,想是因楊堅那廝?本汗聽聞他起兵伐陳,料長安必然空虛。容本汗準備一番,自然興兵南下,與愛妃報仇。”言未畢,帳外小番入見,報道:“啟可汗千歲,牙帳外有南陳使者求見。”沙缽略笑道:“求救的來了,與本汗宣見來。”小番答應一聲,奔走出帳。不一時,南陳使者入內,正要行拜舞之禮,可汗止住道:“本汗這裏不是你那南國,不興這些繁文縟節,你家陳天子有何書信,拿來孤看。”使者見說,急取出書信,交於通事。可汗笑道:“不必麻煩了,本汗識得漢文。”拆開覽之,半晌,謂陳使道:“滅隋之後,你家天子欲如何處置隋土?”對道:“願將隋土盡數供奉給可汗。”可汗笑道:“果然如此?也罷,你先回去,本汗自然出兵。”陳使笑而歸國。
三日後,沙缽略起突厥大小二十三部,共四十二萬兵馬,以莫獅傑為元帥,兀顏封為副元帥,鐵雷天銘為左先鋒,高揚為右先鋒,五太子塞尚總督後軍糧草,禦駕親征,開赴雁門關。
再說那隋文帝楊堅,聞突厥起重兵南侵,心中震悚,急詔文武議事。禦弟靠山大王楊林聞說,冷笑不止,出班奏道:“陛下不必煩惱,我大隋目下可調之兵尚有二十萬,更兼軍戰器械精良,遠非胡虜刀弓可比,不必擔心。願陛下禦駕親征,壯我軍威,破這些北狄,指日可待。”朝廷聞言大喜,即下旨:令靠山王楊林為元帥,昌平王邱瑞為副元帥,史萬歲為先鋒,伍建章、楊素、宇文化及總督糧草,來護兒,丁延平駕前拱衛,李淵隨行,潼關總兵魏文通、臨潼關總兵尚師徒、虹霓關總兵新文禮總督後軍,起大軍二十萬,禦駕親征。行半月有餘,方才到了雁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