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往事 二(1 / 2)

第七章

劉大將軍的身後事且先不去說他,死都死了,還死的那麼屈辱!隻能說他差點就身死族也滅了......

直到大將軍黃震晟率軍八百裏極奔,攻破新安函穀,局勢才稍稍那麼挽回了一點點。

福禍相依,冷暖自知。說的好聽新安是被他攻占的,可黃大將軍自己知道,那是人家拱手讓出來的,這就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讓你白費力氣。自己八百裏急行的就是要挽回點士氣,可人家連見你一麵的機會都不給,當他進入關城的時候連條洛水國的狗都沒看見......

沒辦法啊,劉大將軍敗的太快,輸的更是慘。洛水國此時士氣正旺,根本不可能給你機會讓你報仇,一座關城而已,無關大局。洛水國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不讓你有機可乘。你玄雍雖然號稱鐵軍,可也不是不可戰勝嘛!

哦,倒是忘了你玄雍還有北疆軍,可那也得等他們過河再說啊,河北那一地雞毛就夠他難受了吧?

你若安心的蟄伏在關中還好,如今你自己出了烏龜殼那可就休怪我不客氣了。都說那關西土地肥沃,物盡天華。

如此充滿王霸之氣的形勝之地現在是時候給他換個主人了......

現在不僅是你出來打我了,我還要打你!甚至打到你的家裏去!誰掌握主動誰說了算!

要不你現在退回去,然後給我送點禮道個歉,我可以考慮考慮就不打你了。咱們還是各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自己的小日子。

這就是洛水國君臣乃至軍民的想法,你看看,這局勢有多麼的糟糕?

黃震晟在攻破新安函穀後並沒有在急於進兵,而是就地整軍,收攏潰兵。進一步打探軍情,很明顯之前的軍情有誤,不然就算他劉大腦袋在蠢也不會令三萬大軍中埋伏,更何況他自己也被當場斬殺。

十日後,黃震晟令其長子黃翰,副將沈平司馬參軍劉元翰領兵兩萬駐守新安函穀關,自己則率八萬大軍以日行六十裏的速度緩緩向洛陽進發。

同時傳令徐萬榮在孟津發起進攻,傳令張晏向南陽發起佯攻,若有不敵則退守武關。

從這些時日所搜集的情報來分析,劉雋達是被新安函穀守將李維安詐降騙入城中,而後暴起發難才導致其一敗塗地並且還因此丟了性命。

可讓他想不通的是,據自己了解這劉雋達生前可跟洛水國沒什麼交集,更不會認識他什麼新安函穀守將李維安。怎麼可能就輕易相信對方獻城投降了呢?

按理說他不應該犯如此低級的錯誤才對,可線索到此就斷了,收攏的潰兵中軍銜最高的也才是個校尉,隻知道劉將軍說對方欲獻城請降讓他們做好接收準備。

他們這些低級軍官哪有資格更多的軍事機密,聽說可以兵不血刃的就能拿下關城高興還來不及呢,白撿的功勞誰不稀罕?

就算他是智計絕卓之輩,發現其中有詐也不能左右將軍的決定不是?

結果當日劉將軍進城後就在沒出來,而已方營地卻被對方團團包圍,自己等人也是慌亂間奪路逃出來的......

這就是黃震晟所掌握的所有經過了,在多的也問不出什麼來,由此可以推斷出肯定是有人在劉雋達身邊出謀劃策,或者是對其遊說讓他信以為真才會決定進城。

可這個人是誰卻沒人知道,甚至有沒有這麼個人都不太確定。若是有,這人必然有一定的背景,且劉雋達認識此人或是此人的靠山。若是沒有,好歹是個正三品的大將軍,怎麼著也不會如此腦殘吧???

總之這事透著一股詭異,讓黃震晟感覺到一絲危險,一場蓄謀已久的陰謀布局正在向自己籠罩而來。

可大軍又不能就此頓步不前,引而不發,不然皇帝的怒火他同樣承受不起。所以在其不緊不慢的向洛陽進軍之時,一封八百裏加急密報已然送到了弘治皇帝寢宮。

就在黃震晟兵臨洛陽之時,皇帝的聖旨也到了。

來的一共三個人,一個傳旨太監兩個宮中侍衛,聖旨就四個字:“擇機再戰!”

黃震晟有點蒙,什麼叫擇機再戰?那自己是退兵還是就地駐守?

就聽那傳旨太監附耳小聲道:“陛下已默許將軍自行決斷。”

這回他可聽明白了,皇上這是有心退兵又怕傷及顏麵。誰說不是呢,一國之君沉寂五年後悍然發起國戰,首戰失利就飲恨退兵?這不僅會成為天下群雄的笑柄,也會讓其在玄雍百姓麵前失去威信,那樣他在皇座上的日子也就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