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聽說由禮部籌備的正月十三舉辦的文會上,朝廷已經同意禮部的提議,要邀請來我大齊朝拜的所有外國使團參加,說白了,文會其實也是一種比賽,隻不過這種比賽看上去比較隨意散漫,要不幹脆把這次與契丹人還有其他幾個外國使團的比武放到文會中去,比如可以設詩詞、對聯、術算、雜項、格鬥等五項賽事,進一步弱化契丹人在武力方麵的優勢。這樣,大齊隻要能拿到兩項冠軍,就基本上能保證排名第一了。”
等劉凡說完了,眾人臉上均是一幅不可思議的表情,這算啥事,一幫軍漢的打打殺殺怎麼能放到上流社會高雅的文會中去!
一片靜謐中,堂上唯一一位有進士身份的兵部右侍郎說道,“劉將軍,這個不可能吧,參加文會的文人仕子沒有人會不反對的,如果在文會中加入幾個軍漢的武鬥,那還能叫文會嗎。”
“他們反對沒關係,隻要朝廷同意就行,叫不叫文會也沒關係,隻要大齊能贏就行,大不了改個名字,叫個文武大會就是了。”
李宗雄、蓋延壽等人雖然感覺劉凡的提議近乎胡鬧,但從朝廷乃至大齊的利益考慮,這還真是一個和稀泥的好辦法,朝廷絕對會同意這樣做,而失掉的也僅僅是一場小小文會而已,在聖上、楊相這些大齊的掌舵者的眼裏失掉一次文會連個屁也不值。
至和六年正月初十,是太史局幾經周折為閱兵選定的黃道吉日,按照太史局正卿的說法,“五年之前的這一天,當今聖上大齊高宗皇帝在太極殿接受眾臣朝賀榮登大寶,而高宗皇帝今年五十有五,再加上大齊至今立國也剛好五十五年,這加起來就是五福臨門。”這一說辭立即得到了朝廷內外、朝堂上下的一致稱讚,高宗皇帝在朝議時當即拍板同意太史局的提議,將閱兵時間定在了至和六年正月初十。
初七晚上靖寧郡主無意中向劉凡和李敏提起這事時,劉凡嘴上雖然沒說什麼,心裏卻對這些部堂高官挖空心思搏取聖上的歡心感到由衷的佩服,不知這個太史局正卿熬了多少個夜晚才想出來這麼個好噱頭來。
不過初十這一天卻給太史局正卿給足了顏麵,昨日晚間長安城內的居民臨睡時天空還陰雲密布,不料一大早起床後卻看到的是碧空如洗,在這樣一個喜慶的日子裏遇到這樣一個好天氣更是讓人身心愉悅。
巳初兩刻,東起長安城的通化門西至開遠門的承天門橫街兩邊已經是人山人海,橫街左右十二坊的臨街一邊,不管是商戶店鋪還是住家人戶,家家戶戶門瞻上都掛滿了彩色絲花,個別大戶人家還在門前設上了香案,案上青煙繚繞,房前絲花垂立,每隔幾步就有一名持刀而立的衛兵,三五成群的公門差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橫街位於宮城和皇城前麵的一段,則專門是為朝廷六部九卿以及附近州縣官吏劃定的區域,與兩邊百姓觀瞻的區域相比顯得安靜許多,而兩位宰相與六部九卿的正副堂官以及皇親國戚們則共同陪同皇上在承天門門樓上觀看閱兵儀式,門樓兩側則是為幾家外國使團專門設立的觀看區域。
承天門橫街雖然名為街道,實際上它的寬度幾乎達到了五百步,看上去更像一個東西長南北窄的巨型廣場,除去道路兩邊為官吏和百姓設立的十多排觀瞻區,用於閱兵隊伍通過的正街仍然有近三百步,用後世對於街道的通行說法,正街差不多有雙向二十車道寬,用於閱兵隊伍通過仍然綽綽有餘。
巳初三刻,承天門上一道令旗揮下,對麵的朱雀街口十麵大鼓立即重重地敲了五響,象征著高宗皇帝登基已滿五年。鼓聲過後,兩千名金甲武士擎著赤旗絡繹從皇城中邁著方步走出,向東向西兩個方向上散開,十步一崗形成閱兵護旗隊,個個高舉赤旗扶著腰刀傲然矗立,此後就不再允許任何人在承天門橫街上隨意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