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 / 3)

出生和命運

中國很多名人,尤其是在古代的故事中,都在出生時有神聖的人或物出現,或出現包各種神奇的自然現象。像很多中國人那樣,他也曾經希望自己有神奇的出生經曆,能預兆他將有非凡的人生。

但是他一點也沒有聽到過關於他出生的神奇故事。甚至也許是由於他媽媽生子女太多(除了存活的7人,據說還有夭折的兩個),大家連他出生的具體時間也都不記得了。隻有某年農曆的一個日期,寫在了他家裏當年的戶口本上的。

據說1958年“趕英超美”的全國運動,加上天災,導致了3年多全國的大饑荒,那段期間是中國人出生率最低的時候。到他出生那年,人們又能吃飽肚子了,於是也出現了中國人的出生率高峰。他的小姐姐是1958年運動開始之前出生的,他則在該運動之後出生。那次運動對於中國農村的影響是長遠的。他的身高在青壯年時是弟兄幾人中最矮的,應該是和出生在那個時期是有關係的。

在他第一次與大家一起緊張地準備迎接高考的最後一學期,他和一幫迷茫的同學們,大概六、七個人,曾經在晚上摸黑走了不少路,大家一起去找過一個據說算命特別準的算命瞎子老頭。別人都能說出準確的出生時間,以便算命人按生辰八字來算。當時沒有任何人質疑,在同一時辰約兩個小時的時間裏,其實全世界出生的人是有很大的一個數字的,難道他們的命運會是相同的嗎?他當時尷尬地說不出自己具體的出生時間。當時一起去的其他同學好像都被算了命的,算命人當然也不會放棄掙他這筆錢的機會。所以最後用了某種變通的方法,也給他算了一命。他曾經書麵記下來其內容並保留了很多年,諸如什麼時候會父母去世,往東南西北那個方位發展會有前途,什麼時候會遇到幫他的貴人,等等。他還曾不時在相關重大事件發生在他的生活中時,拿出當時的記錄來核對,並推算和期待著下一步命運中的重大事件。其實算命先生說的可能都是大概率事件,想要往上靠,是很容易的。相信的人就會得到一些心理安慰,或者自我釋然–命該如此,我又能如何?或者對未來充滿希望–我的命運轉機會來到的!他後來的人生中,確實也有過一些人給他有特別的幫助。但是如果一個人善意待人,誰的生命裏不會出現一些提供幫助的人呢?而且他的人生軌跡在地球上東西南北地劃過一圈,甚至今後可能還會繼續劃圈,到底那個方向是對其人生發展更好或更壞呢?

後來他決定將出生日期從農曆換算成公曆時,根據記憶中有家人說他好像是後半夜出生,他通過查對萬年曆裏的公曆農曆對比,把自己的出生日期定在了某個公曆的日子。這便是他後來所有身份證件上的出生日期。當時中國沒有電腦,所以不可能有什麼聯網,一切記錄都是手工紙麵寫的,改動起來是很容易的。因此以前還有一些人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辦有數個甚至很多身份證。後來一切信息都在電腦係統裏,而且全國越來越聯網,像出生日期這樣的重要個人數據,應該是很難自己隨便就做改變的了。很多年之後他姐說過,她清楚地記得他是亥時(晚上9時至11時)出生的。即使那是準確的,他也隻能在出生日期上將錯就錯了,改不回更準確的公曆日期了。不過下次如果他再想算命,倒是可以試試用準確的生辰八字算,看看到底會如何。

他出生的地點是隸屬安徽省的長江邊上江南丘陵地帶的一個小村莊。

那時的中國農村是由生產小隊(簡稱“生產隊“)、生產大隊和人民公社組成的。數個小隊組成大隊,數個大隊組成公社。他所在的生產隊,由於其村民基本都是沿著一條小河旁而居,名字就叫的有點文言味的”河沿隊“。由於是大家沿河而居,所以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群聚的村落,而是零零星星地、大多數三五成群地沿河邊而建的房屋。

他出生時的房屋,更是偏離河道甚遠,獨自建在一個高出周圍田地的地方。由於那塊地方地勢較高,很多年前就被周邊的人當成了墓地,省去了運屍去數裏路之外上山埋葬的勞頓。大多數人是忌諱墓地的,所以那裏隻有他們一家居住。他的一個姑姑家曾經也在那裏住過若幹年,但早在他出生前很多年就搬到群居的其它地方去了。他們家建在那塊高地的東南角,坐北朝南–中國人認為最好的方位,其西南邊後麵就是那一片墳墓。他小時候曾經見過若幹次,有人死了,被熱熱鬧鬧地(鼓樂齊鳴加上有一定旋律的哀哭)埋在了那片墳地裏。從河邊主路走在通往他們家的小道上,曾經要路過旁邊的一些墳墓。

由於他們家周邊有墳,平時希望遠離墳墓的人們,都大多不敢走到他們家附近,尤其是晚上。由於那裏隻有他們一家居住,所以那裏平時是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也許那就是他喜歡安靜生活的習慣起因之一。

小時候常有人(包括他們家人和親戚)說見到他們家周邊晚上出現鬼火的事。其實可能隻是一些螢火蟲之類的現象。但他小的時候,有時候晚上跟隨其家人出去看偶爾在空曠場地(通常是生產隊用於晾曬稻穀的稻場)放映的電影後,回家時都是膽顫心驚的。

也許是從小習慣了墓地環境,他後來在加拿大留學時,有一段時間租住的公寓房旁邊有一片很大的墓地,他一點也沒覺得別扭,而且還曾經在裏麵散步、散心。

父係家族淵源

他也曾像很多人那樣,在開始有家族意識時,非常希望能夠發現自己有顯赫的家族背景,至少希望能發現顯赫的遠祖。但是和很多人一樣,他也是比較失望的。基於線索有限,他根本查不到什麼有價值的遠祖信息。

他聽說祖父是在其十八、九歲時,隨湖北老家的父、伯、叔、堂兄弟們一群十來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可能是投靠遠親而來到江南部分的安徽的。在填有關表格被要求填“籍貫”的年代裏,他也像家裏其他人一樣,每次填有關表格時,都是填“湖北”。這在理論上是對的,因為在中文的語境裏,“籍貫”者,祖籍也。“祖籍”者,祖父出生地也。到後來,中國也國際化、現代化了,填有關表格時,隻需要填本人出生地,他就不再填寫湖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