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城關區的相國寺,街道兩旁的小攤販,席地開賣,之前也有傳聞某某買到寶貝,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大多都是花個幾十幾百,買個某朝代仿製產品回家,擺在案台積塵。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給錢就賣,給錢就賣。”
街道回蕩著擴音喇叭裏中傳出的叫賣聲。
臨近過年,人流稀疏。喊一喊也是聊勝於無。
幾個出攤的中年男人,也不管攤子,湊在一堆閑聊。
三個女人一台戲,三五個男人湊個堆,就離不開誰家婆娘好看,誰昨晚又打地鋪之類話題。
李二狗,你這個二胎,從年頭要到年尾了,到底什麼時候能要出來?你婆娘不行,還是你不行,這都要過年了,要不我們去給你幫幫忙。
……
新年的第一響煙花,如一顆驚雷,在夜空炸響。
仿佛都在等這個信號般,原本漆黑寂靜的夜幕,瞬間被火光響動充斥。
……
九十年代的青棠市,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沒有搭上優先發展沿海城市的大船。基於曆史文化名城、西北中心城市的大局定調,也在改革開放的發展浪潮中有聲有色。
今天夜裏的淨山鎮,膠鞋廠筒子樓中,緊張的氣息彌漫。
一大群人坐在院門口,眼神慌張焦急,七個小孩下午出門之後,已經晚上十一點,還不見人回家。
“都回家把飯吃了吧,忙了一天,孩子們玩累了也就回來了,興許是忘記了時間。”
“這群野孩子是不管不行了,膽子越來越大了。回來了我帶頭打,過年也不想好。”
……
“明哥,真的要去鬼坑那邊玩呀,我媽說那邊之前考古隊在那邊死了好幾個人,會不會真的鬧鬼呀?”
“黑娃,你害怕就回去,不準跟別人說我們去哪裏了。”
“膽小鬼,膽小鬼,這麼大人還怕鬼。”
五六個半大孩子跟著起哄,都是住在筒子樓的的一群孩子。
父母都在附近的膠鞋廠上班,在這個勞動最光榮的年代,生產著全國盛名的“解放鞋”。
孩子們都喊明哥的,叫張浩明,人長得黑黑瘦瘦,尖而細長的眼睛,看起來很精明。過完年就是十八歲的小夥子。
九十年代初,沒有考出一個比較好的成績,都是初中畢業就到頭,進入社會大學深造。
父母都是工人,家庭條件也尚可。照大人的話說,娃娃還沒有定性,先玩幾年。
父輩從廠裏下崗,子承父業進去頂上班。結婚生子,一輩子也就過去了。
黑娃,看著白白淨淨。膽子很小,偏偏取了個名叫高大柱。做事總是畏手畏腳,年紀比明哥略小幾歲,膽量則要排倒數第一。
平時惹禍天下第一,挨打天下第二的皮蛋,叫作李清。
從小就帶著一副眼鏡,父母都是鎮上幹部。
李鬆應該是營養吸收得太好,長得矮矮胖胖,像個大冬瓜。
看似老實巴交,其實就數他鬼點子多。和李清是堂兄弟。
以前拿鞭炮炸女廁所,給女同學抽屜書包放毛毛蟲。都是這家夥出的點子,最後回家挨打的,也永遠是皮蛋。
還有倆個鼻涕娃,一對不太像雙胞胎的雙胞胎。
大的叫王爭,小的叫王強。王爭永遠安安靜靜,默默的當著指哪打哪的狗腿子。
王強則永遠很跳脫,唯恐天下不亂的那種。
五個小屁孩,加上明哥,都是住在“三五三八”廠筒子樓的鄰居,光屁股一起玩大,在明哥的組織下,調皮搗蛋“惡勢力團體”也就應運而生。
……
前段時間,聽說靠近青棠那邊,有個鬼坑,挖出了很多出土文物,突發奇想的想要去尋寶。突然爆發的對尋寶的激情衝擊,加上明哥“循循善誘”。
說幹就幹,小分隊“有組織有策劃”的開赴“鬼坑”尋寶。
……
現在播報一條簡訊,據本台記者吳燕從考古辦公室現場發回消息。
“青棠考古隊於上個月對位於淨山鎮的淨山墓一號坑進行了考古發掘,一號坑為長寬約三十米的方形石室,室內高約七米,為青棠地區發現的首處大型山體內石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