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四章:太陽黑子騎士(2 / 2)

在騎士文學中,騎士往往是勇敢、忠誠的象征,每一位騎士都以騎士精神作為守則,是英雄的化身(實際情況不一定是如此),歐洲的騎士製度和日本的武士製度亦有相似。

每當騎士遇到自己無法匹敵的敵人時,往往會帶領著自己的隊友,喊起:“忠誠——信仰——榮耀——勇氣”,最後,這些騎士會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自己的家園,騎士們永遠不會背棄自己的家園,即使代價是死亡。

為榮譽而戰!甚至不惜犧牲。“騎士”這一稱號本身就是一個榮譽,獲得這樣的稱號並不容易。一名候補騎士想要成為正式的騎士,需要經過很多嚴格的考驗,那不僅僅是需要高明的騎術,還需要有傑出的統率力、豐富的戰鬥經驗,和一個顯眼的標誌性成績。需要你付出代價來成全大多數人利益,敢於犧牲。

對於中世紀騎士的傳說,往往誇大著種種浪漫的遐想。這多半來自我們對現狀的不滿和憑空想象:居住在古色古香的城堡中,過著貴族一般富足的生活;戰勝邪惡的魔法師和巨人,保護善良但是無知的農民,憑著貴婦人或者國王的名號行俠仗義。令唐·吉訶德顛倒沉迷的遊俠小說,或普羅旺斯民謠歌手的即興創作,充分解釋了理想中騎士的行為規範。但是,即便是現代人,也無法時時遵從自己的良知;何況是靠武力說話的過去,騎士行事也常常偏離限定的軌道。

14、15世紀,歐洲各國軍隊的組織方式大同小異,國王下麵是總管和元帥,他們的職權時而獨立時而交叉。再下麵是傳令官(Herald),擔任副官、文書和參謀的角色,並且顧名思義的,常被派去對方營地下戰書或要求停戰,戰後還要負責清點己方的傷亡,是個全能的職位。下麵的作戰部隊以中隊劃分,由貴族或者騎士統帶。

一般來講,騎士分成兩個級別,一種叫Banneret,就稱為騎士,這個名字來自於他們長方形的旗幟,是作戰的主力。見習騎士稱為Bachelor,即學徒兵,組成更小的隊列跟在主力後麵,他們需要積累經驗,掌握更多的作戰技巧。見習騎士的旗幟也是長方形的,但末端開叉成燕尾狀。等他們有了相當的功績後,可以向司令請求升級。於是傳令官將之旗幟上的燕尾剪去,升級成騎士。

因此,很多教會的行為準則成為了騎士的準則,騎士成為了上帝的戰士。

當時騎士的準則主要為以下幾點:做一個虔誠的基督徒。12~13世紀後,虔誠成為首要準則,信仰基督教既是品質,也是資格,對騎士有了規定和約束。騎士的裝備也代表著教義,劍是十字架的象征,盾代表著保護教會的職責,雙刃劍則代表了正義的一麵和殺敵。而且信仰上帝,騎士也必須有實際行動,為祈禱和懺悔罪行。必須成為保護教會的衛士,世俗國家是上帝在人間的房間,國王是房間的代表,騎士保護國王既為保護上帝,從而轉化為保護教會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