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人文兩分,各有側重(1 / 2)

兩句一字,隨光暈一同流轉,都落在邱言的身形上,讓他的身形本質有了變化。

眼下的邱言,其實還是一道意識,身形乃觀想而成,但有著光暈和話語的加持之後,這道身影卻飄忽許多,隱隱如風。

接著,邱言一路疾馳,有如人的念頭一樣迅速,在好似無邊無際的人文之網中馳騁,對他來說,這裏就像是自己家中一樣熟悉,其中的種種變化,更是如臂使指。

轉念的功夫,他就來到了一處邊緣。

這裏也是人文之網的邊緣。

借由這水牢地底的諸多大儒、宗師之助,建立起來的人文之網,與邱言在東華所建立的截然不同。

在東華建立的人文之網,是以神道為主,文思為輔,究其根本,主要的力量還是源自神靈身,可以說是邱言憑著一己之力,構建起東華的人文之網,然後借血肉身傳播的學說,埋藏文思種子在一些學子的心中,將他們的文思與神道人文之網相合,慢慢侵染。

不過,想真正將東華人文之網,建立到足夠與所有學子對話、交流的程度,無疑還需要很長時間,最少都要有五六年的光景。這還要建立在,邱言的學說能順利流傳的前提下才行,若學說流傳出了問題,還有得麻煩。

和東華的人文之網比較起來,建立在血獄的人文之網就明顯不同了——

不錯,這其實是兩張網,各自獨立在一片天地中。

不過,血獄的人文之網雖也是邱言起頭,卻和東華有著本質的不同,這個網絡的建立,其實是由邱言掌舵,將幾千名被困的大儒、宗師的文思意識結合在一起,網中彙聚了諸多大儒和宗師的思緒,價值之大,簡直難以估量!

“等回了東華,將那裏的人文之網鋪展開來,再將兩邊的網相連,立刻就能將我原本的計劃提前百多年,省去了累積知識的過程,也算是這次血獄之行的意外收獲了,不過,如此一來,人文之網就等於是跨越星空了,不知會不會生出一點感悟……”

帶著這樣的想法,邱言的意識慢慢從人文之網中脫離出來,不過他現在並無形體,也脫離了李坤的魂體,不在網中界,觀想形體也就消散,表現在外的,就是一道清風。

隻是,這道清風裏蘊含著三道莫名氣息,源於那人文之網中的三名大儒,承載著經義之能,加持了秩序與精神。

本來,秩序和精神都被血獄和水牢與外界隔絕,就算加持,也未必有什麼作用,但在入了邱言意識後,竟也靠著他和東華的聯係,得到了補充!

不過,這種補充僅限於邱言的意識範圍,無法作用於整個人文之網,否則的話,邱言將那幾千名宗師、大儒的秩序和精神全部補充齊全,就算是少尊者的分神一樣無法抵擋。

出了人文之網,意識的感識往回傳遞,在那網邊邱言留下了一點標記,能瞬息回返。

這人文之網依托於大儒、宗師們的思想、思緒,範圍也就有所局限,主要都在百家水牢的範圍,隻是稍有超出,滲入周圍山體和更深的地下。

這也能看出裏麵的凶險——

幾千人思緒合一,能維持人文之網的完整和運行,大儒和宗師的思緒和思想,能勉強抵擋住少尊者的衝擊,可若有其他大能一同出手,很容易就能將這個有著局限的網,連根拔起!

正因如此,邱言才會冒險出擊,前往那複合之聲提到的地方。

複合之聲,乃幾千名大儒、宗師的意識結合,是一種集體意識,在這個意識中,幾千人的記憶都在其中,近乎摒棄私心,任何一人所知之事,都能娓娓道來,而邱言作為人文之網的創立者,與他們間的意識聯係堪稱密切,因而能得悉不少隱秘。

其中之一,就是和血獄本源有關。

大儒們雖然貶斥超凡,可凡被關押在百家水牢中的,多數是修過神通的,在思維上會比較靈活,他們盡管對神通之士不甚待見,卻又承認天地間的一些奇妙現象,如血獄這般存在,更是無法否定,因為這種地方的誕生,都是有著緣由和本源的。

所謂本源,正是字麵含義,就是“根本、源頭”的意思,不過,血獄存在的歲月十分久遠,就算是被關押的宗師、大儒裏現存最古之人,也不清楚血獄最初的模樣,所以這個本源,就不是說那血獄誕生時發生的事情,而是指的一種特殊的事物——

本源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