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氣的變化,引起了魂魄響應,但在表麵上,邱言還是神色如常,在將最後一句寫完之後,便擱下筆,將那考卷拿起,輕輕一彈。
邊上,李坤雖是驚異,有心想要詢問,但畢竟身為人皇,當有矜持,況且眼下時間、地點也不對,另外,他與龍氣相連,那龍氣的一點變化,也引起了心中變動,恍惚間邁步前行。
不過,李坤在邱言桌邊停留太長,難免讓其他人生出錯誤之念,這也是邱言所言太過意外,使得李坤在驚訝之下,忘記了其他。
這走了兩步,心境漸明,李坤又盤算起來:“觀邱言所言兵事,比之幾個大將也不逞多讓,朕還要再思量一番,如何安排他才好。”
皇帝也是人,而且長於深宮,對外界沒有多少接觸,對人的判斷,往往基於對方的言語、表現,這也是很多人能憑著幾次見麵,就讓皇帝大加讚賞,得以擔任重任的原因。
就這方麵而言,善於紙上談兵之人,比那隻會打仗而不會交流的人占更多便宜。
李坤雖然因為神通一事,對邱言有所懷疑,但由於文染考卷的關係,就有惜才的念頭,再加上得來的情報裏麵,也提到邱言未入道門,之所以會修道,很可能是因為三年前的一次意外,是機緣巧合,並沒有觸及李坤的底線。
更何況,相比於滿朝文武,邱言的這篇文章,沒有涉及具體的兵改,卻隱隱點出了方向,讓李坤的一些想法越發清晰,無疑是雪中送炭的情形,也讓李坤好感更甚。
“可惜,縱然給他個好名次,但修道到了最後,要牽扯王朝氣運,這宰執之位,邱言是不要想了,除非他能有大決心、大毅力……”
帶著這樣的想法,李坤又看了沿途考卷。
這些考卷上,論遣詞造句,辭藻的堆砌,要比邱言強上不少,邱言的那篇文章中,既預測了戰局,又分析了利弊得失,然後引申出後麵的想法,最後更是提出了一個頗為誘人的說法,內容可謂緊湊,若是加上諸多錦繡語句修飾,免不了長篇大論,怕要寫到日頭落山。
其實,李坤平日看折子時,就不喜華麗辭藻,反而中意那種言語精煉的,蓋因他每日要看大量奏折,對說了半天都不談主旨的折子,那是深惡痛絕的。
與之相對的,其他的考生的文章,粗略一看就能發現沒有多少實質內容,對邊疆戰事和兵製的理解更有偏差。
這才是正常現象,考生苦讀而來,心裏存著理想主義,想事情多是依照自身認知,往年的其他殿試考題,也都有著類似問題,考官批卷的時候,也是從中挑選較為優者,給予較高名次。
隻是,看過了邱言的那篇,再看其他人所寫,李坤卻是頗為不滿,不斷搖頭。
“邱言雖修了神通,但畢竟能文引異象,足以名列青史,注定不凡,我想擇他人為狀元,至少不能太差,隻是這榜考生中,難道就沒有一個能接近他的?”
想著想著,李坤亦先後看了高靖、葉運、楊彥等人之作,臉色稍微好轉。
“知己知彼、果斷決策,出敵不意、突然奔襲,還有臨事機警,這三種觀點雖然都有疏漏之處,但也算有些見識了。”
若事先沒看邱言的文章,李坤看了三人所作,興許會大為欣賞,可現在三人所寫雖妙,但後果弊端在邱言的卷子裏,都已經提到過了,自然讓李坤的看法有了保留,隻是對比其他考生,這三人還算難得。
走走停停,李坤又先後在喬青、狄艾等人身邊停下,駐足觀看,但都沒有看邱言考卷時那般專注。
這點細節,被幾名宰執看到,都明白其中含義。
“幸好邱言修有神通,這次殿試,也沒有再引出異象,不然還真不好辦了。”張鏈暗鬆一口氣,再看邱言的時候,注意其人端坐桌後,眼神遊離,似乎正在走神,不由又搖了搖頭。
時間飛逝,殿試很快便告結束,午時剛過,大部分人就已經交卷,李坤也早就回去了,幾名宰執更未停留,至於那傳臚大典,至少要兩日才會開始。
走出集英殿後,葉運滿麵紅光,低聲說著:“我當真是鴻運齊天,竟碰上這等考題,須知這些日子以來,我可是每夜都在夢中領兵,白天則看了些兵書,今日言兵,正好一氣嗬成。”
葉運這半個多月裏,入夢兵家世界,領兵征伐,是以有此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