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七種信民(1 / 2)

不過,心有鬼神的人對神靈來說,並非不可或缺,蓋因這樣的人雖相信神靈存在,但並無為神靈付出的想法,很少上香許願,即便祭祀,也都是針對祖宗先人。

“這種人,基本上就是普通百姓,有對鬼神有著敬畏,卻不會付諸於行動。”

緊接著就是第四種人,心屬鬼神者。

這種人心裏存著鬼神,對神祇不隻是敬畏,更有一定的憧憬和向往,認為神靈能夠改變自身命運,在形式上具有許願、祭祀的行為。

隻是,這樣的人有一個特點,便是不隻信奉一尊神,而是同時信仰多個,並且不會認為哪一尊更加重要,見到哪個拜哪個,或者根據自身需要,在不同階段,選擇祭祀不同的神祇。

這也是大瑞的風氣所造就的,和曆史一脈相承。

“心屬鬼神者想的還是自己,這也難怪,他們求神本就為了改變運道,心念自然不夠純粹,而且因信奉多個神祇,心誌不夠堅定,寄托出來的香火願念稀薄,但不可否認,這種信民基數巨大,是維持神靈不朽的中堅力量。”

神靈不朽、不滅,這是相對來說的,因為神靈的根基不是魂魄血肉,而是信民願念、神位法職,心屬鬼神者即便不能提供足夠香火,卻可維係神靈的存在。

看著書中內容,比對自身經曆,邱言對信民的認識不斷加深,一些瑣碎的認識,被一條線串聯起來,開始成為一個整體。

“關鍵還是將神名傳播出去,不然的話,連心屬鬼神的多變之人都不知曉,又有幾個人會去祭祀?”

這種人,邱言並不陌生,走到街上找出十人,要有一半是心屬鬼神者。他的灶神祭祀,切入點就是這種心屬鬼神之人,隻有先將祭祀擴散開了,才能進一步精益求精。

這個“精”,指的就是第五種人——

篤信鬼神者。

人多利己,拜神本就為了自身,但篤信之人已經認識到神靈的偉大,開始有傾向的供奉某個神靈,在心裏將之提升到諸神之上。

“篤信,篤信,這個‘篤’字,本就有著一心一意的意思,代指忠心,忠心的信奉,自然不同一般,這種信民,對任何神祇來說都堪稱珍貴,難怪那未知神靈在發現逢林寨民的變化後,會生出那些感慨。”

篤信之人所寄托出來的香火願念,比心屬鬼神之人要多得多,再加上篤信者會有規劃的進行祭祀。

可以說,篤信之人對神祇來說,是相當有價值的資源,值得細心嗬護,不過想要誕生篤信之人,並不容易。

另一方麵,篤信之人的價值,要在漫長歲月中逐步體現,他們所寄托出來的香火,最大的特點就是穩定,因此,那逢林寨雖然滿寨篤信,但邱言想感受到變化,至少要等到幾年之後才行。

不過,他如今知曉了這信民劃分,細細感悟香火心念,自然發現了源自逢林寨的香火,純粹、濃厚,蘊含精純之力,和尋常香火略有區別,再以此為參照,順著聯係,逆流香火,倒是又讓他發現了不少篤信之人。

篤信之人,主要集中在武信城和遺蛻之地。

“武信城?”略一思索,邱言便想通了關竅,“當初高山從天落下,令武信城滿城驚恐,我出麵抵擋,顯露神通,救了城中軍民的性命,自然是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和今日情形類似,如此看來,這篤信之人的誕生,並非無跡可尋。”

當時,邱言的神靈身現身武信城上,救民於水火,而今又拯救了逢林寨的寨民,兩者本就有著類似之處,內裏當然蘊含聯係。

“至於遺蛻之地……”

明白了信民的劃分,邱言突然意識到,那遺蛻之地對自己來說,是個多麼大的機會。

“一片與世隔絕之地,分布諸多人口,除我之外,其他人無法收集香火願念,隻要發展起來,簡直就是一片糧倉!隻是,那幾個侵入其中的神祇,不知有何打算,等我平息了呂良之事,就要著手處理了,現在不宜打草驚蛇,況且遺蛻之地廣大,還需探索。”

當初幾個神靈侵入遺蛻之地,邱言借心魔潛藏,機緣巧合的得知,卻沒有幹涉,一方麵是摸不清對方跟腳,另一方麵,是因遺蛻之地並非邱言專屬,裏麵隱秘諸多,難以估計。

而今,對邱言來說,無論是血肉身,還是神靈身,都被事情纏住,輕易難以脫身。

現在,他在神道上有了計劃,遺蛻之地即將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自然就不能掉以輕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