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探至深世隱處,無知天下臻言。
靈隨輕跡遊淵,無力雲海川間。
回追夢中行者,無解獨身彌煙。
憶驚黯寐語人,無懼世俗垠念。
錄盡探靈陳事,無畏縱橫之遷。
天外天無緣人,一道散眾生眠。
山外山無梵天,一思繞眾生前。
樓外樓無棱山,一語破眾生卷。
人外人無簷樓,一念斷眾生弦。
禍海亂濤拍塵絕,封盡輪回空無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子:回憶者
人,存於凡塵。
我不知該怎樣去定義這段經曆,隻是在這段經曆結束後我時常在夢中驚醒,大腦空白了十多分鍾後又沉沉睡去,我並不在意這段經曆,隻是每當我想起它時,內心深匿的悲哀與孤立無助無窮無盡的襲來,很多事情我已經記不清楚了,可我確信我做的都是對的,因為它們是沒有意義的。
我能記錄下來的是我還能記住且回憶起有真切的感覺的,很多過程也是我由結果去推測的,這樣總比胡亂猜測靠譜與可信,當然隻是對我自己而言。
有時寫著寫著,想起當時的情景,不由得將之後的事聯係在一起,內心情感如泉湧現,井噴而出,一發不可收。每當此時,我不得不停止記錄的工作,待內心平靜下來,將之前壓下的情感發出些感慨記錄下來。
很多事情沒意識到是好的,不然當你意識到的時候它會很難再回來甚至不會再回來。這是一個奇怪的世界,奇怪在於不確定性太高,但不確定性越大,希望也就越大,可能性也就越大。
探靈起源於北宋初期人稱天外天的人,天外天遊曆天下,據說他可以測未來,知因果。後被召進宮中,奉宋仁宗趙禎之旨尋一奇物,最終消失在山林之中,他的去向也成為探靈一脈的一個曆史遺留問題。但在天外天失蹤之後的一年,各地無數探靈人出現,據說起因是天外天遊曆中收的三弟子往各地傳播,以避皇室追殺。
我當時聽到這稱號的時候心想這都成了皇帝的老子了,怪不得被追著漫山遍野的兜。
至於探靈一脈又分為三宗,名望、瀆、通。
望為體神之本,各有不同,萬物皆有靈,有靈即有望,望感可以望感望,知其根本,亦可知其所在。
瀆,以手撫逝者之額頭抑或遺骸之頭骨,便可知其記憶,可知其生平之事,瀆生考者破因果,亂輪回,再加所讀記憶過多會亂其心智,擾其靈魂,故瀆生考者一脈晚年皆遭不幸,所以取褻瀆之意,以告誡後人。
通為通靈,可與生靈溝通,除花草木蟲等無念生靈之外,其餘皆可與其交談,心通彼此,以知生靈之所見,感生靈之所感。
三者皆異於常人,可探靈所探之物皆為不俗,往往伴有大凶。不俗之物常隱於市林,或說探靈所探為奇天異地,此些地域常人並不可視,乃為欲築者為後人所留,被封所阻。封分陽封陰封,陽封易找,凶險無比;陰封難尋,隱匿無蹤。陰陽封又由不同體現分為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九字無常。各字無常又有天幹地支,天罡地煞數十困身組合而成。此些地域群封彙聚,天時地利,內有無數常人不可揣摩之深。封無死路,留有封門。自然而然之封為遺封,常為陰封,非探靈人難尋;人為的叫啟封,各式設計各式冗雜,稍較遺封而危;亦有探靈完善的遺封,半生半死,此為留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