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德二十八年,自高祖皇帝一統天下建立大周王朝已有三百年之久。
昭德一十三年以前,皇帝勵精圖治,任賢革新,劃九州,定蠻夷,修律法,攘外敵,大周王朝迎來前所未有的繁榮盛世。
百姓安居樂業,軍隊兵強馬壯,百邦來朝,俯首稱臣。
高祖平天下,昭德開盛世!
曆代皇帝,也隻有當今昭德陛下可與一統天下的高祖相比肩。
然昭德一十三年,佛教大興,教眾萬千。皇帝亦篤信神佛,自此清心寡欲,不理朝政,閉了房門,一心求佛。
同年十九皇子問世,被送與大都般若寺作佛子,潛心修行至束發之齡,以示皇帝禮佛之心。
聖州大都,享有天下第一城的美譽,不僅因為那如同巨龍般高大巍峨,綿延不絕的城牆,更因這裏是龍興之地,九五之所,帝星高照,紫氣氤氳,是普天萬民皆向往的皇城。
大都東南一隅,一座寺廟巍然而立,古樸而大氣。廟宇之間青煙不絕,香火不斷,不時傳來木魚與擊鍾之聲——這便是般若寺。
作為皇帝欽點天下第一寺,雖偏居一隅,僅守方寸之地,但其內殿閣樓宇卻是一應俱全。
藏經閣,天王殿,大悲殿,大雄殿……眾多樓宇殿堂雖然麵積不大,卻個個雕欄玉砌,畫棟飛甍。端得是巧奪天工之造化,彰顯人間之鴻圖。
而在這些建築之後,一座小樓束之於高台之上,無牌無匾,獨立於此,像是與世隔絕。
與諸多殿堂的華麗精妙相比起來,這小樓古樸簡單,好像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然而細觀之下卻不盡然。
樓雖小,四方卻拱衛有九十九座台階,房梁之上雕龍畫鳳,門欄窗台皆是鏤空雕花,戧脊上仙人走獸塑的栩栩如生,飛簷彎翹若鳥喙,無處不顯居住之人的富貴。
小樓內,一尊金雕大佛撚指而笑,左右兩盞青燈長明。大佛正下方,一位身著素衣,頭戴僧帽的少年跪坐於蒲團之上,一手敲木魚,一手撚念珠,嘴裏“喃無阿彌陀佛”的念個不停,頗有幾分高僧的風範。
然而仔細看去,少年朝佛卻是雙眼不閉,直勾勾的盯著前方。整個眼睛看上去木然無神,像是丟了魂魄。
若是有人在此,定會有一股詭異恐怖之感,仿佛麵對的是一個永不知疲倦的屍體在誦經禮佛。
這便是大周皇朝的第十九皇子黎修戎,自皇帝誠心禮佛之後,便不事嬪妃,所以,黎修戎也是大周皇朝最後一位皇子。
十五年前黎修戎剛剛出世,便被當作佛子送到寺中,帶發修行,十五年不曾踏出小樓一步。
自懂事以來,除了照顧日常起居的小僧與傳經頌道的主持方丈,卻是誰也沒見過了。
小僧從未曾與之多說一句話,來來去去十多年,也隻是那一句“阿彌陀佛”。而方丈也僅僅授之以經文,教之讀書認字,絲毫不提凡塵之事。
按佛家的說法,這叫不染紅塵。一顆純潔的赤子心,才能對的起皇帝欽點佛子的身份。
“咚咚咚咚咚!”
突然間,黎修戎敲擊木魚的右手猛地加快,勁道也大了許多,擊打在木魚之上,一連五聲之後,戛然而止。
望去,隻見木杵斷為了兩節,已不能再用了。
右手拿著斷掉的小木杵停在空中,左手中的念珠也不知因何緣由崩裂,散落一地。
黎修戎空洞的眼睛終於閃出一絲的光彩,微微抬頭望向大佛,喃喃自語道:“心本不染紅塵,靜極而思動。”
“佛曾說,萬物皆為靜,動的乃是心,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
“弟子自出世以來,青燈古佛常伴,片點紅塵不染,無色無相,無嗔無狂。”
“然近日以來,寺中紅塵之氣不斷。”
“弟子自知佛緣將盡,從此遠離我佛踏入世俗,高坐廟堂,身不由己,心中日漸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