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達海和範喜良、黃珍押著俘虜兵在酉陽府城下被梅柔持強攻。
三人決定向過燕峽方向突圍,隻要逃到了豐台府,一切就好說了。
梅柔持指揮手下士兵完成包圍圈,誓要把這些人消滅掉。
範喜良馬快,又手持青龍偃月刀,一馬當先衝鋒在最前,一萬騎兵在後方緊隨。
大隊人馬向前迅速移動,與梅柔持的大軍展開了速度的較量。
眼看無法甩掉敵兵,胡達海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己留下來斷後。
他指揮解憂衛展開雁形陣,將其他部隊罩在雁形陣兩翼之下,同時自己慢慢後退。
黃珍見解憂衛兵少,也派出自己的部下填補到雁形陣中。
梅柔持不信邪,接連指揮部隊衝鋒,可任憑他如何施為,就是無法衝破解憂衛的防線。
這個看似薄弱的陣勢,在解憂衛的加持下變得固若金湯。
前方有範喜良開路,後方是解憂衛斷後,這就導致梅柔持的包圍圈始終無法閉合。
梅演看著著急,恨著扛起九環刀,自己帶著一哨人馬衝擊雁形陣,他直接與胡達海對上。
二人的兵器都是刀,隻不過梅演的大刀更加沉重,寬厚刀背上還打了九個大鐵環,嘩啦嘩啦十分有氣勢。
梅演炫耀似的喊道:“我的大刀已經許久未見血了!”
胡達海也不甘示弱:“我的大刀,已經許久沒斬頭了。”
雙方對戰在一起,胡達海立刻就感受到了九環刀的沉重。
一則是胡達海無馬騎,二來是經曆大戰之後體力不濟,胡達海被梅演三招擊退。
幸好身邊的是解憂衛,有一個長槍手替他擋了一擊,另一名盾牌手連忙將他拽了回來。
若是沒有同伴的相助,殺頭匠的腦袋恐怕要被別人削下來了。
吃了虧的胡達海自知無力再戰,躲在雁形陣後麵,說什麼也不出來了。
梅演高舉大刀,晃一晃刀環,還想要衝擊解憂衛的陣勢。
可是他麵對解憂衛林立的長槍和收割一般的勾鐮槍,理智告訴他不可硬拚。
嚐試了幾次無果,梅演不得不悻悻然返回梅柔持的身邊。
數十萬人向著過燕峽方向慢慢移動,場麵蔚為壯觀。
如果此時站在高處往下看的話,你會很容易地看到兩支軍隊截然不同的軍容姿態。
梅柔持的九萬大軍整體呈一個亂哄哄的狀態,加上剛剛策動起來的十幾萬俘虜兵,更加顯得雜亂無章。
另一邊就完全是不同的狀態,整個軍容非常齊整,士兵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健壯士卒在外圍禦敵,將老弱、新兵、後勤兵等護衛在內,形成一個嚴密的整體。
範喜良帶隊向前開路,後方是胡達海張開的防禦傘蓋。
如果要形容的話,整個西北軍的陣型就好像一個緩緩移動的杏鮑菇。
軍容就是士氣,士氣就是戰鬥力,西北軍以整齊的軍容填補了戰鬥力的缺失,慢慢掌握了戰鬥的主動權。
另一邊的杜書賢也不敢閑著,在唐古關休息了一夜之後,次日天還沒亮就已經整軍出發。
接下來的時間他必須爭分奪秒,但同時還要控製好人和馬的體力消耗。
經過兩天日以繼夜的追趕,他也終於來到了酉陽府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