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大家都坐在那休息,過來幫忙的人不少,有二狗叔,勝明叔,不少人都過來了。
大伯在村裏為人實在人緣極好,當大家知道這事後,主動過來幫忙。
將廢墟裏麵能用的家俱,木床,桌子之類搬出來,放在空閑的角落裏。
“啊牛,你來了。”
坐在那休息的勝明瞧見張牛,從廢墟旁的小道走了過來。
“剛回來,聽說大伯家房子塌了,趕緊過來看看,有沒有啥幫忙。”張牛說道,“我那大伯在那知道嗎?”。
“好幾天沒見你,聽你爸說省城去了,怎麼急匆匆得回來了。”勝明好奇問道。
“一言難盡,在省城遇到地震,家裏偷雞賊又頻頻光顧,這不急著趕回來嘛,又碰見大伯這家子的事。”張牛說著不免有些無奈。
“省城地震我在電視上看了,強度不是很大這都算好了,至於你那偷雞賊的事我在遠處一個村落,幫你問出些名堂了,等下告訴你,你大伯就在那房屋後麵,不知道在幹嘛。”往前麵房子後麵一指。
“那謝謝了,等下回來我再找你。”本來張牛還想去問三叔公,人家知道的知識多,那知勝明早已幫忙打探出來。
這裏是倒塌地方不少的泥塊,整塊橫在路上可見泥塊多堅實,村裏不少的房子都是泥土做成,張牛自己家都是這樣的房子壘成。
堅實耐用,裏麵混上石塊瓦塊層層的疊壓,泥土可以說是凝練成一團,經過年久的歲月那可是非常的牢固。
沿著崎嶇不平的小路,來到勝明所說的那處房屋前麵。
這裏擺放著許多的家俱,應該是在廢墟裏麵刨出來,上麵蓋著白色薄膜,木床啥的都覆蓋起來。
看似晴天,誰都不知道明天會不會下雨,多做準備沒錯。
房屋隔壁是小巷,沒走幾步,耳力驚人的張牛聽見裏麵的說話聲。
“開民,你這房子塌了,打算啥時開始蓋新房,總不能這裏一直空著吧。”這是老爸的聲音。
開民是大伯的名字,那會取名字都是中間的字變了。
“房屋以後建算了,這不今年他們都在外麵勤學務工,這建房子又是一大筆不小數目,這裏建房子開學那學費以及那生活費就沒地方來了,我打算搬回祖屋那地方將就下。”
接著是老爸苦口婆心的勸說:“祖屋那地方不能住了,你想讓活埋了啊。”
“夏天沒事還可以住下。”大伯依舊是打定心思住那祖屋。
祖屋那地方張牛知道,破爛的房屋牆壁都倒塌的差不多,牆上的裂縫能塞進一個拳頭,那地方還怎麼住人。
張牛想到這,不由想起自己家那土房,也是很久之前的產物,代代居住,雖說外麵刷上一層白色的石灰,可是裏麵那裂縫能看出來。
土房子畢竟不是鋼筋水泥小洋房。
大伯兩個兒女和張牛差不多的年紀,學習一直很好讀的是本科,這年頭都說讀書讀到大學才有出息。
年年的辛苦為的就是供養在學校的一雙兒女。
之前張牛曾聽說表姐曾經想綴學,大伯一直沒答應,說是寧願自己苦了,也不能讓自己的孩子綴學打工,女兒那稚嫩的肩膀,不該挑起家裏的重擔。
都說農村孩子早懂事說的很有道理。
怪不得大伯不讚成建新房子,每年開學那是一大筆的學費和生活費,這邊要是建新房子,那今年的學費可沒地方著落了。
在家務農的大伯,老實巴交沒有任何的掙錢來源,隻能守著那幾畝的田裏,另外承包一些田地起早摸黑的幹活。
鄉下蓋一座兩層的小洋房,那可是需要十萬的鈔票,在農村不小的數目了。
老爸和大伯在那爭執著。
房屋倒塌屬於天災**,對於大伯家來說,雪上加霜的困難事情。
這不蓋房子寒冬臘月住那呢?回來的表哥表姐呢?
張牛隨之走進小巷。
“大伯,那錢由我來出好了。”
剛在爭執的大伯和老爸都不知道張牛一直在外麵偷聽。
這話讓大伯有些驚訝,沒想到外甥一直外麵偷聽。
“開民,這不好了嗎,你也可以安心。”老爸見到兒子進來,趁熱打鐵說道。
“不行,你家兒子掙錢辛苦,你們自己家都還是土房,以後要蓋房子娶媳婦,那錢還是自己留著,你大伯有地方著落。”大伯一口回絕。
大伯脾氣就是這樣,一根筋搭直的家夥。
“大伯,這建房子不是你自己一個人建,我家也要重建,這不兩家湊個伴嘛。”張牛早知道大伯會有這樣的想法。
自己家裏那房子也年老失修了,幹脆這次拆了蓋新房子。
如果您覺得《山村一畝三分地》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