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喜峰口會戰以後,後金和大明,都進入了蟄伏,大明關內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
崇禎四年初,鄭芝龍終於讓德康幕府低頭,同年五月,簽訂了開采石見銀山的協議,協議規定,大明擁有十年的石見銀山開采權,十年後歸還倭國。大明動員了兩萬民夫去倭國開采銀礦,開出月餉二兩銀子的酬勞。到崇禎五年初,運往大明七千萬兩白銀,一時間商業興盛,新增的幾個口岸,是船舶雲集,貨物堆積如山,商業稅也是節節升高。
自從徐光啟在澳門帶回來土豆,玉米的種子,在京城郊外試種成功以後,關內就掀起了種植土豆玉米的狂潮,官府不光賦稅下降,還配有種子,農具。經過幾年的種植,現如今,就連佃戶家裏都有存糧了。
火器的研發也進入了新的階段,燧發槍被製造出來,這樣雨天也就不怕火藥被雨淋濕的問題了,火炮也縮小成兩百斤的青銅炮了,震天雷已經可以做成開花彈了,威力比以前大了十倍不止。
到了崇禎七年,國庫一年的稅銀已經達到了一億兩白銀,除了九邊和遼東的餉銀,剩下的銀兩,朱由檢全部投入到關內的基礎建設,比如修建官道,驛站,建學堂,疏通運河,治理黃河,大力開墾土地的同時,也大力發展工商業,鼓勵皇室經商,逐步取消皇室供奉。大力培養醫官,在關內各道,修建醫館。林林總總,真是百廢待興。朱由檢每天都和內閣成員商議到深夜。每天看到大明的變化,朱由檢從心裏由衷的高興,“這是朕的大明,朕的江山!”
後金這幾年也在休養生息,可是關外人口太少,又不靠海,遊牧民族的底子,想要常年靠種地養活族人,那是不現實的,以前還能靠養牛羊,畜牧過活,現如今都成了貴族,哪能輕動?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所以,皇太極也是搞不懂這是怎麼回事,哪裏出了問題,隻能是暗中打探。這打仗出身的人,難道還能指望他懂經濟?所以後金這些年的變化也是微乎其微,此消彼長,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兩國軍隊的差距,也相差無幾。
隨著白銀的大量湧入,朱由檢大肆在河東地圈地養馬,軍隊的肉食也是每天供應,由以前的兩餐改為三餐,訓練的同時,更大的加強思想教育,讓忠於大明,忠於皇帝的思想根深蒂固,任何的將領想要造反,估計都過不了士兵這一關。朱由檢已經深深的抓牢了軍權。
崇禎八年,新年大朝會,各部大臣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神情,一片盛世的景象。朱由檢走上龍椅,眾大臣跪地,真心的大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揮揮手,王承恩走上前來,大聲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現如今國泰民安,各部勤勉國事,朕心甚慰,自今年起,各部加俸。著戶部商議。另,撤銷軍機處,升孫傳庭,兵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洪承疇,兵部侍郎,武英殿大學士。沈長安,加太子太保。欽此。”幾人依次謝恩。
朱由檢轉頭問向內閣李國,“愛卿,今年降稅的事,你們內閣商議的如何了?”李國抱拳說道:“陛下,內閣所有人商議,稅收降為五稅一。商稅三十稅一。”朱由檢點點頭,“既然已經定下,內閣就發文,邸報全國吧。”
朱由檢又問向孫傳庭,“愛卿,建奴之事,如何?”孫傳庭回道:“時機不成熟,暫時還是讓袁總督固守吧。”這幾年,新軍已經招募了五十萬,都駐紮在京師附近,每日訓練,每人都要熟練運用新式武器,連騎兵也不能懈怠。一旦機會成熟,就開赴遼東,與建奴分出高下。
散朝後,沈長安來到乾清宮,朱由檢說道:“大哥,這幾年下來,修煉用的元氣石已經用完了,怎麼辦?”沈長安說道:“那麼多元氣石,你倆才修煉到五轉,看來每個人是不一樣的。我打算出去京城,先尋找元氣石,我和你王月姐,因為沒用元氣石,境界早就停滯不前了。我查看了地卷,發現元氣石是有礦脈的,還有靈泉,靈霧,都是可以吸收,用於修煉的,就是不知道在哪才有,我準備去西藏那邊看看,說不準會有收獲。”
朱由檢看著沈長安,“那我呢?”“你隻能待在京城,等剿滅建奴,國家安定以後再說其他。你朱家的江山,就該你操心。我過幾天就走。”
沈長安和王月踏上去往西藏的官道,去尋找地卷說的昆侖秘境,說不準元氣石在那裏同樣會有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