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長孫無忌的茶樓,杜如晦和房玄齡兩人在一個雅座上品著碧螺春。
“好茶,可惜國師手上的龍井茶葉不外賣,你所找的茶葉雖然品種不錯,但仍然比不上它。”房玄齡讚道。
茶樓裏,長孫無忌在江南找到的好茶葉也是不外賣,份量太少了,據說長孫無忌手上也才有幾百斤。
長孫無忌不對外供應,作為好友他們才能喝到。
“不得不說,靠茶葉無忌兄賺翻了,一年能做到有幾萬貫的利潤。”
茶葉的市場如此大,長孫無忌一人包攬,那是多大的生意。
要不然鹽茶生意,也不會一直是官家嚴關把控的生意。
“嗬嗬,格局小了。今年剛開始,茶葉的供應不上來。等過了幾年,利潤翻幾倍也不難。”
兩人在茶樓裏感慨萬分,長孫無忌洞察力確實驚人。
第一次喝到龍井茶後,居然開始著手準備。
他們的漁業海鮮生意也發展的不錯,出海的捕魚船隊,多了一艘樓船,每天捕魚量比以前增加了幾倍。
甚至經常能配上魚群,捕撈到大量的魚。
其中從口感上,分成三六九等,價格上也從高到底。
最便宜的是沙丁魚無疑,它體積偏小,而且多刺,然後到馬哈魚,三文魚。
三文魚能製作出魚膾刺身,深得長安城百姓們的喜愛。本身華夏百姓愛吃魚膾,是從幾千年開始流傳下來的呢。
尤其是將辣椒推廣出去,每個人能有辣椒配料。沾上一些茱俞,辣椒,魚肉非常鮮美。
至於金槍魚,可遇不可求,它們長期生存在深海,很難碰上一會。
大小黃魚在現代炙手可熱,可是大唐數量很多,雖是鮮美,但不至於價格很高。
“咱們倆辛苦一年,估計也賺不到幾萬貫。”杜如晦道。
“兩種生意沒有什麼可比性。咱們的海味,照顧的是百姓一日三餐,喝茶每天也喝,但是有錢人居多,百姓們幾天能喝一次算不錯了。何況茶葉幾片,即可泡一壺茶。”
一種是日常消費,一種是不經常消費,所以房玄齡倒不認為漁業的生意會比茶葉的生意差。
“說的也是。”想到出海的貿易商隊,在倭國賺了十幾倍的利潤,配上意外獲得的奴隸,賺錢不要太簡單了。
錢財多了,兩人感覺也不是那麼看重了。
積累的錢財多了,眼光自然也不一樣。
看看陳玄,單單一個翡翠礦價值何止千萬貫。
自從簽下了賠償協議後,從倭國運來的大量的銀礦石,一車車的拉到了長安城。
銀礦是金屬礦石,石石果實沒法探查出來,沒法加快挖掘。
如果是玉石礦,石石果實操控下一天絕對是能很快挖出幾千噸,幾百噸的重量,幾個月內將銀礦給采掘完畢。
如今以倭人的效率來看,一共采掘了十幾萬噸的白銀出來,堆積在長安城的一個倉庫裏,由李二專門派了十幾個鐵匠來日夜不停冶煉。
他們手上有大量的白銀堆積,但並沒有傳播到外麵,隻有百官們手上的掌控。嗯,應該說是陳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