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天皇那麼說了,我也不好說什麼。”蘇我蝦夷歎了一聲。
賠償的條例,不算難以接受。
除了白銀礦石難以挖掘,其他基本影響不大,天皇不希望惹上大唐,所以如果不是太影響到他的生活,他基本都會答應。
得知此事的眾位大臣們,樂得合不攏嘴,每個人居然白得了幾百貫的分紅。
而在靖陽縣,村民們似乎已經是非常的安於現狀,很喜歡現在的吃穿不愁生活,但在陳玄看來完全不夠看。
比如教育方麵,大概80%的村民們大字不識一個。
其實陳玄已經想好了,在村外建一所學校,免費接收靖陽縣裏的6到15歲的稚童來學習。
而老師方麵,可以花錢請一些著名的學者大儒來教書授課。
因為他設想中的學校要占地很大,所以可以將前麵臨接的兩三個村子合並,順便能夠純陽觀外的地盤擴大出去。
於是,陳玄從島上回到了純陽觀,然後將王縣丞叫到自己麵前,告訴他自己的想法。
聞言,王縣丞麵色露出了無比激動的表情
要是以後村裏每一個孩童都能識字,是多少父母們最值得期待的一件事啊。
由於雕版印刷術尚未普及,讀書對於大唐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奢望,許多百姓根本沒有錢讀書,也沒有錢能買書的程度。
“國師,那……那真的是太好了,老夫拚了命也務必將國師托付的事情給辦妥了。”王縣丞激動的說道。
“老師方麵不用你們擔心,我會找人幫忙聘請。現在最重要的是安排木工和勞力修建學塾。花多少錢都無所謂,但我的要求有一點,不能比純陽觀小。地址的話,選在純陽觀外吧。”陳玄說道。
“國師,你要建的學塾會不會太大了一點?”王縣丞咋舌道。在他隻是一間學塾,至於花費如此多的錢財嗎。
“不算什麼,縣裏估計得有幾千個孩童需要上課呢。至於聘請的農工報酬,按照一天30錢來請人吧。”陳玄搖頭說道。
學校的預算,陳玄是打算花至少3萬貫。既然要辦學校,陳玄當然想要在長安辦個最好的學塾。
本來是想擴招純陽觀,收幾百個弟子,但奈何大多百姓村民大字不識一個,所以陳玄隻能先搞個學校。
然後從學校裏,挑取幾百個品德優良的學生作為純陽觀的弟子。
後期在陳玄的計劃裏,需要的人手比較多,所以打算自己培養,也能為擴招純陽觀做好準備。
“是,國師。”靖陽縣的村民耕完了田地,但王縣丞不打算從外麵招人,他認為花太多錢了。
即使拚了命,他也想要村民們付出屬於自己的辛苦,不能隻有國師付出啊,能為國師省一筆工錢,能幫一點是一點。
要知道國師所做的事情,對於百姓來說那是何等收益。
如果有人敢不答應,看不收拾他。
“縣丞,你叫我們來有什麼事,是不是國師有什麼吩咐?”經常被陳玄雇傭的幾個工匠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