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在底,行如水(1 / 2)

向下的路難走,卻通往向上的方向。向上的路擠不進去,隻得在下處怨天尤人,精神恍惚,無所事事,其實他是有路走的,那就是向下的路。省去奮鬥的過程,也就縮短了自己的人生,在無聊無趣中度過。向下走的路艱辛,卻有鮮花陪伴,一路上收獲滿滿。

萬在發來到沿河休閑走欄鍛煉身體,不跑步的時候,看河水在黑暗中緩緩流動,他不知道這條河源頭在哪裏,但知道這條河的水在重慶彙入長江,東流入海,假如一分鍾流20米,那麼一小時1.2千米,一天29千米,一年一萬多千米。

萬在發逆河而上,邊走邊想往事,走到一橋下,看見橋上寫著老子的一句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的書很難懂,沒有經曆磨難,並從中開悟的人是很難讀懂的,經曆那麼多事情後,此情此景,心已相通,不假文字。

往回走,萬在發看了一下手機,已是深夜,不急著回店裏,早些年打工習慣了上夜班,就喜歡上了黑夜,在黑暗中行走,時常想起那個舒心的夜晚,不再固執,不再怨天尤人,那一夜萬在發不僅懂得保護好自己,思想上也成熟了,舍棄執念,以空靈,水一樣的思維來思考問題,盡管身在最底層,命運卻在那一刻被改變了。打工的人才會深刻體會到長時間不停地勞動,很累人,上夜班,不但要完成工作任務,還要與瞌睡做鬥爭。萬在發上夜班剛開始不適應,慢慢地懂得有意識地調整生物鍾,隻要在一段時間內不打破生物鍾,生活就不會被打亂。那一晚是休息日,萬在發為了不打破生物鍾,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人精神飽滿,就不懼深夜的寒風和孤獨,月亮的清輝灑下來,很溫暖,很柔和,把周圍景物點綴成一幅朦朧美的畫卷。那一夜,萬在發擁抱了這個世界,不再對抗,自嘲自己不搭便車,不走捷徑,僅憑兩條腿,奮力直追。把自己放在底層的位置上,把根深深紮進土壤裏。

穿過橋下,有一緩坡路連接著公路,往前走到十字路口,聽見有人叫他,萬在發回過來頭看,是老同學李平先,多年未見,有很多話要講,找一家小吃店,來幾串燒烤,要來兩瓶啤酒。

平先兄,現在做什麼工作。

跟以前一樣,還是做會計。我沒有你敢闖敢幹的勇氣,髒活累活不願幹,現在的工作很穩定,也很舒適,不想折騰了,你是知道的,我學你出去闖,去了某省C市闖蕩,帶了四五千塊錢,沒有撐過兩個月就回來了,寧願被打死,也不會再出去。

我理解平先兄,那時候的他,意氣風發,生活中,事業上有不順心的事情,願意找我傾訴,我也非常樂意做一個忠實聽眾,再說,對於一個剛大二退學的人來說,需要平先兄的經驗,借助他的眼光來看世界。平先兄跟我接觸的人很不一樣,他心思細膩敏感,憂柔多情,卻有一顆觀察社會人情的睿眼,雖身為普通人,卻有“高層”的思維和行為,表明他不是一個甘於平凡的人。其他的人認為他的情緒莫名其妙,不願跟他相處,懂他,我想這是平先兄願意與我交心的原因。他讀大學的時候,早已接觸了社會,辦了幾張信用卡,他認為消費也是投資,隻有去消費,你才能知道社會的需求在哪裏,才能找到商機,靠自有資金,靠省吃儉用是發不了財的,大老板善於借別人的錢來掙自己的錢,當時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但我不喜歡過負債的日子,沒有安全感。

是啊,當時聽了你的經曆,我才知道你撐不了兩個月的原因,這跟你的自身有很大關係,怎樣去與社會相處,方式不同,人生軌跡也會不同,一個出去闖的人,住好的,吃好的,把精神養足,給麵試官一個好印象,隻是好崗位競爭激烈,容易導致彈盡糧絕,無功而返,對於甘願去做各種苦活的人,他會走得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