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日本人還不死心?”東京的反應很快傳到了太平國高層麵前。
日本人沒有就此收手,也沒有接受華夏大陸和俄國人的斡旋,而是繼續啟動第二階段進攻方案。
日本人再狂妄也不會就靠著一千多名登陸人員占領整個太平大島。無論是登陸艦隊的水陸兩用團也好,還是傘降的第一空降旅也罷,都隻是第一階段的突襲,力求先在太平大島上站住腳,而要鞏固戰果還需要第二階段甚至第三階段的行動。
第一空降旅在第二階段就還有五百多名士兵的空降行動,此時正守候在南鳥島。而水陸兩用團也有近二千名士兵為第二階段登陸做好了準備,搭載他們的艦隊正在向太平大島駛來。
不過,日本人很快汲取了第一階段的經驗,這一次為了保險起見,滯後了盲目登陸,而是先派出了空中力量和更多的艦隊掃清障礙。
太平國的反擊中,已經暴露出了那些火力點。一直在關注這裏的衛星和偵察機已經圈點出了那些重點打擊目標。
在日本人看來,趁著太平國還沒有轉移這些目標,直接摧毀了這些可能是太平國最後的反抗力量,以後就沒有什麼能夠威脅到他們的了。
隻可惜他們和美國甚至華俄等國都再次低估了太平國的實力。
世界軍火市場的動向在大國的眼中是有數的,那些軍火掮客們背後若是沒有國家支持,早就被吞得骨頭都不剩了。或許私底下有些不為人知的小勾當存在。但大國們尤其美國對全球軍火交易的態勢了解的很到位,即使華夏大陸和俄國的軍火交易,美國人也有一定的賬目,**不離十。
太平國表現出來的軍事實力有些偏離了美國人的計算,但也是由一定上下限的。根據美國人的確切情報和計算,太平國發動了這一次反擊後,剩下的導彈數量已經很有限了。
“他們能不能支撐完下一場戰爭都難說。除非再次大規模進口。”這是五角大樓的推演結果,也是日本人認定的結論。要趁著華俄的支援,以及太平國沒有大量進口前,尤其是華夏大陸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插手這次戰爭前,先趁機解決太平國的事情。
無論美國也好。還是日本也好,他們都一直判斷錯了太平國實力的來源。
雖然沒有切實的證據表明是華夏大陸在背後支持太平國,也沒有發現華夏大陸國籍的誌願軍和顧問團參與了這場戰爭,但太平國的那麼多武器以及人口不可能憑空掉下來。即使從各條情報中分析出華夏大陸對太平國並不待見,但日本人一直以為這是華夏人在掩人耳目。
他們擔心華夏大陸很快就會來製止他們的行動,畢竟一登陸戰爭的性質已經變了。所以日本人更趕時間了。不止第二階段行動繼續。而且還讓出雲號艦隊繼續攻擊,進一步消耗太平國。
出雲號艦隊在太平國空軍的不斷騷擾下,已經有兩艘船受傷了。其中金剛級的霧島號傷的最終。白根號直升機驅逐艦也挨了一枚空艦導彈,直升機平台上還留著一大冒煙的大洞,不過傷勢再重,此時也得繼續參戰。包括本來還要返航的霧島號。
此時出雲號艦隊。除了指揮艦出雲號外,身邊還有秋月級的冬月號、村雨級的春雨號,旗風級的旗風號以及初雪級最後一艘還沒有退役的朝雪號。
第二階段攻擊艦隊正在路上,距離這裏還有四百多公裏,不過空中援軍已經姍姍遲來。讓日本人有了底氣再進行一輪攻擊。
過度的消耗,讓日本人短腳的f-2和f-35戰機都返航了,就是剩下的4架f-15j彈藥也快消耗盡了。能護衛天空的隻能靠那18架飛機的援軍了。
18架增援戰機來的時候。因為還不知道太平國空軍的反擊,所以其中12架是對地攻擊能力強的f-2,所以對地能力還是很強,但是對空能力卻弱了幾分。
“天空中的太平國戰機也少了很多,他們也都返航了。雖然他們油料不缺,但他們太浪費導彈了。他們還能有多少空載導彈可以揮霍?”這一次攻擊太平國艦隊總指揮山形健就是根據如此的分析,而決定再冒一次險,艦隊繼續向前突襲,一個是對登陸人員的救援,一個是繼續進攻。
“16式導彈準備攻擊!”除了讓f-2戰機直接投入攻擊外,他還命令艦隊的導彈也展開對地攻擊。
自從上一次被太平國打了一次臉,日本人就把對地攻擊導彈亮出來了。這款被命名為16式的艦載對地攻擊導彈其實就是代替88式導彈的ssm-2導彈的改進型,有了地形跟蹤能力後就具備了對地攻擊的能力。隻是為了防止美國人的不滿,對外宣稱的攻擊距離隻是在150公裏左右,偶爾也有爆料200公裏的。
即使日本人有了巡航導彈的技術,也不會直接突破300公裏的敏感線。而且在擁有了16式導彈後,即使外邊傳揚,日本也一直不曾使用過。直到現在,日本要用它破戒了。
受重傷的霧島號之所以留下了,就是還要利用金剛級驅逐艦上的宙斯盾係統和它上邊搭載的16式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