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什麼是道?”
“什麼也不是。”
“那我們學個屁啊。”
“廢話,不學你吃什麼?”說完,邋遢老道士吐出一根光溜溜的雞腿骨,精準的命中問話少年的額頭。果真是個小憊懶貨,老道士憤憤然地想。
師傅姓陳,小道士也姓陳。師傅就叫陳老道,徒弟便叫陳小道。
江寧城外有座大山,古稱玄武。山前有塊巨大的石頭,遠看像一隻伏在地上的老黿,也叫老黿山。
這人跡罕至的老黿山之中有座無名道院。因為偏僻,所以少有求卦問事之人,可謂香火不盛。
山中無甲子,自記事起小道士便與師傅在道院裏相依為命。
平日裏師徒倆靠著幫周圍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農事以維持生活。雖說大家偶爾會丟隻雞少隻鴨,卻也心知肚明,隻道是這師徒二人生活的潦草窘迫。
也許是院中供奉的真君護佑,方圓數百裏甚少遭災,連猛獸傷人都少見,算得上一方世外桃源。
“徒兒,為師近日要出一趟遠門。少則三五日,多則十餘日。不許偷懶,耽誤了平日功課。”
老道士取了符劍,穿上平日裏舍不得穿得幹淨道袍,上麵還有一個打了一半的補丁。
小道士舔著嘴巴道:“徒兒知道啦,師傅啊,您回來可別忘了...”
“你這小猴三,看為師引下九天玄雷劈了你這饞鬼。”老道士笑著伸手往空氣裏比劃了兩下,未等降下玄雷,卻已是把符劍縛在背上,下山而去。
小道士皺了皺鼻子,心裏卻不以為然。師傅準是嘴饞了,又要下山做些坑蒙拐騙的勾當。
可自己沒資格說師傅呐,每次師傅下山回來,都要帶回一方用荷葉細細裹住的五花肉。一想到那油旺旺肥墩墩的三線肉,口水就止不住的湧上來。但師傅有時候回山,卻是披頭散發的,看樣子是少不得挨了些拳腳。
師傅是好師傅,雖然師傅看起來隻會一些三腳貓的道術,小道士這樣想著。
師傅走了後,小道士按照師傅教得口訣開始每日功課。一共是九個口訣,分別是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再配合相應的指法訣竅呼吸吐納。前麵幾個口訣比較容易,可越往後越艱澀,甚至難以維持呼吸。勉強練到了第六個口訣,小道士摸了摸湧出來的鼻血,停止了結印。
修習之路果然是步履維艱,師傅常說要厚積而薄發。修了這麼多年,既不能憑風淩絕日行千裏,也不能一劍西來劍開天門,這“道”可謂是越修越遠了。
可這世間隻有師傅與自己相依為命,即便修得是縛雞之力,也隻能盡力而為。
“師傅啊,已經數十天了。怎麼還沒回來,都要餓死了。”小道士小聲嘀咕著。
已是深秋,一夜之間院中落了些許絳紅色的楓葉。小道士拿著掃帚,微微皺起眉頭。卻不知是為了滿院的楓葉還是路途中的荷包肉。
師傅還未歸來,掃完落葉就去看看它吧。天氣漸涼,過幾天興許就見不到了。
道院後山有處小小的泉眼,四季不凍。一汩涓涓清流,靜靜滋潤著老黿山。即便是秋冬之季,泉眼四周也是生機盎然,長滿了晶瑩剔透的蛇寇子。
老道士告訴小道士這微紅而透亮的蛇寇子是蛇蟲最喜之物,不過人也吃得。嚐起來味道清甜可口,隱隱約約又似有一絲酒香,吃多了會有些醺醺然,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味。
小道士時常會去摘一些解解饞。可不知哪一天起,泉眼旁竟然盤踞了一隻碩大的赤練蛇。自那時,後山中的動物不論大的小的都開始落荒而逃。
然而落荒而逃的不隻有小動物們,還有嚇壞了的小道士。
本指望著老道士能斬妖除魔。結果老道赧然一笑,竟然告訴小道士世界要充滿愛,切勿隨意生出殺孽之心,便準備放任這貨為害老黿山。
小道士對師傅能否降伏這隻碩大的赤練蛇,保持了深深的懷疑。所幸這蛇似有靈性,並不傷人畜,隻是偶爾吃一些蛇寇子。還會大搖大擺地溜到道觀裏,盤踞在簷下一角,靜靜看著小道士做些呼吸吐納的功課。老道對此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