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尋找埋骨之地(1 / 2)

雷遠看著手中的診斷報告,耳邊回響著醫生的話語,心中無喜也無悲。

“人生如夢,也許這一生就這樣了。”

“滴答滴答”,不斷有雨點打在臉上,“哦,下雨了”。雷遠看著路上匆忙躲雨的行人以及在雨中快速行駛的車輛,不禁回憶起這三十年的生活。

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是家裏獨子。前二十年的生活平平淡淡,直到在大學裏遇見她。她並不是特別漂亮,但性格溫柔,會關心體貼人。雷遠第一次跟她相處後,就暗暗發誓,要娶她為妻。

後麵的事順理成章,大學畢業後就結婚,三年後生子。雙方工作穩定,閑暇時,雷遠也沒別的愛好,就是喜歡待在家中,閱讀佛教道教等宗教類書籍。總體來說,生活過得很安逸,但是一家人在一起也其樂融融。

但隨著時間推移,也許是因為工作壓力大,陪伴時間少了,也可能是真的感情淡了,雙方之間的爭吵和冷戰逐漸增多,直到兩年前她正式提出離婚,帶著幾歲大的兒子離開了這個家。

雷遠也曾嚐試反省,也曾嚐試挽留,但卻發現並不知道雙方錯在哪裏,也不知道如何改正。眼睜睜看著妻子攜兒遠去,雷遠心如刀割,但離別時,他隻是張了張嘴,卻沒有說出一個字。

妻兒離開後,雷遠渾渾噩噩地過了兩年。麵對親朋好友和同事投來的關心的目光,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回到家中將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平日隻靠閱讀佛道宗教類書籍慰藉受傷的心靈。

夜深人靜時,他經常在黑暗中思考,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人生的意義在於何處?生命的真相是什麼。若不是考慮到還有遠在家鄉縣城的父母需要贍養,他真想拋棄塵世中的煩惱,出家修行。

最近一年,雷遠經常感覺身體疲倦不適,但卻沒有當回事。沒想到在這一次單位組織的體檢中,發現了問題。醫院立即要求進行複查,結果顯示是癌症晚期,隻有兩三個月的壽命。

當得知這一結果時,雷遠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和妻兒。

妻兒離開後,就斷了聯係,雷遠也已有兩年沒見到自己的兒子了。但是想到前妻有個穩定的工作,同時未來也可能重新組建家庭,撫養兒子應該不成問題。

而父母這邊一直都有社保,自己工作這幾年,耗費了不少資金給他們買了大病保險,晚年生活應該無憂,隻是沒有自己和孫子在身邊陪伴,想來二老心靈上會感到孤單。

細細分析,父母妻兒都無需掛念,雷遠突然覺得死亡沒什麼可怕,這樣離開世界也好,輕輕鬆鬆。接下來還有兩三個月時間,得好好規劃一下如何尋找埋骨地,畢竟這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後能做的事情。

雷遠並沒有想著打算去跟父母妻兒、親朋好友告別。他隻想一個人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安安靜靜地離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突然之間,他對“無常、無我”有了更深一步地認識: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個“我”存在嗎?“我”隻是四大因緣假合而成,因緣散了,我也沒了,幾十年後,還會有人記得我嗎?我曾經真實存在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