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堂之事,軒元有功亦有過,功在及時解除幻靈球危機,過在知情不報,二者抵消,軒元無功無過一身輕,專心備戰不日後的四門爭霸。
事後的軒寧月不斷埋怨軒元,他雖耐心解釋,仍未有用,得軒靈兒親臨而至,故作懸疑,方才不再追著他鬧。對此,軒元對軒靈兒好感度上升,卻仍記不起過往之事,反遭其重,無奈地承受。
軒族長老閣,軒銘與大長老於屋內密談,所談之事,便是幾天前的大明堂之役,那枚令牌是唯一線索。大長老伸手摸了摸令牌,眉頭微皺,頗感不妙。
“戰”字非氏族姓氏,乃是指令,可見事情不簡單,並非單純的宗族之鬥。
大長老回憶起年輕往事,徐徐道來。
統治天靈大陸的並非當今的天靈帝國,而是幾個國家共有,奈何當時的天靈國實力強大,在外力的協助下,逐一蠶食他國,漸漸統一了天靈大陸,對外宣稱天靈帝國。
天靈國發動戰爭前,國內分武鬥派和文略派,兩派均在戰爭中發揮了各自作用,天靈大陸能統一,兩派缺一不可。然而戰爭的勝利果實並不容易享用。建立天靈帝國前夕,武鬥派發動內亂,大陸再起硝煙,斷壁殘垣,民不聊生。
文略派以法治軍,明理高於實力;武鬥派相反,實力高於明理。起初,武鬥派旗下的能人異士居多,對戰文略派勝多敗少,可戰期拉長,那些能人異士恃寵而驕,都不甘心屈於人下,勝利還未到來就要瓜分果實。
文略派趁機起勢,拉攏城鎮氏族,在武鬥派內亂之際,猛然回擊,大勝而歸,終成王者,建立天靈帝國,同時頒布法令,國內城鎮氏族以宗族席位為首,前三名可享有排名靠後氏族的供奉,且不可私鬥,違者滅族警告。
帝國此舉,既保留了大陸尚武比鬥的傳統,又能保障各氏族的利益,因而迅速推廣,時至今日,已平安幾十載。
軒族乃百年望族,內亂之際,曾大力協助文略派,建立帝國後,除了賞賜,對於軒族後續的發展亦有不可抹滅的助力,因而,每六年的宗族席位戰,均在前三之列。
“戰”字令牌是當年武鬥派信物之一,用於下達指令,大長老摸其質地,雖不如當初那般光滑精致,可底蘊猶存,可見武鬥派的餘黨仍未死心,意圖光複昔日榮光。
對於曾經的敵人,如今的軒族,他們不會手下留情,勢必要摧毀年輕一輩,斷了軒族的未來。
上報實情,刻不容緩,軒銘同大長老秉燭夜談,已有對策。
之前大明堂事件,影響了不少人,四門爭霸改為七日後舉行。軒元這些時日潛心修煉,實力已達一品巔峰,現至瓶頸期,沒法突破晉升為二品元靈師。
軒寧月及大多數同門都已步入二品元靈師之列,傳言軒靈兒乃第一個最年輕踏入三品元靈師的人,孰真孰假,就不得而知了。
軒族年輕一輩中,軒元似乎成了資質最差的一個,他心中自是不悅,又至竹老那裏鬧騰。可惜,下方世界空無一人,竹老不在,惟有美景。
當初,軒元第一次跟隨竹老來到這下方世界,瞬間驚呆了,木屋下另有乾坤,匪夷所思,便央求竹老告知一二,可惜竹老隻是淡淡一笑,並未多言。
時至現今,軒元依然對此抱有好奇之心,究竟何物能容納如此世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心中越發向往外麵的世界,看遼闊大陸,聽之音。
若按照族規,至少要三至五年才可外出遊曆,每每想至於此,軒元便痛心疾首,無奈至極,思索著不知不覺地來到了一個陌生之地。
此處花草甚少,皆為暗色,一望無垠,透著瘮人的氣息。
軒元之前所往,皆在竹老目視之下,現踏之地,從未往來,定要仔細瞧瞧。
好奇心旺盛的他,自是不懼,越是奇異之地,越能激發樂趣,漫步朝前,踏在柔軟的黑紫草地,不料腳一滑,踩空而下,墜入莫名的洞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