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諸葛亮就得配羽扇(1 / 2)

居閑最後跟曹操兩人折中了一下,居閑不再推辭教導小曹植,但是怎麼教,教什麼,都要由自己定,但是拜師就免了。

曹操自然是滿口答應,他原本也沒指望這事能成,隻是找個借口破冰而已。

從那天過後,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原點,居閑又重啟了他的摸魚計劃,前往平頂山。

不過這次他學乖了,直接快馬加鞭,早上出門,晚上就趕到了,就是怕路上再搞出什麼幺蛾子。

與上次不同的是,居閑將諸葛亮也一並帶了過來,因為龐統太過跳脫,而賈詡也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主,得找個人穩一手。

為什麼居閑會這樣評價賈詡呢?因為賈詡在很早之前就預測到了,可他一直憋著沒說,直至事情發生。

在賈詡看來,曹氏家族內鬥,是壞事,也是好事。雖然會一定程度上削弱本方的實力,但不破不立,之後曹操的話語權進一步加強。

而且經過此事後,曹操自然不會像從前一樣相信自己同宗族人,連表麵功夫都不需要做。

而為了製約本家家族,自然會提拔一些外姓,並且放權,用來牽製他們,這對居閑是極其有利的。

少了掣(chè)肘,權力也會進一步加強,何樂而不為呢?跟著居閑走的賈詡,自然而然會水漲船高。

閉門謝客的這幾天,居閑也沒閑著,除了陪著老婆孩子,也在反省自身,自己將人心看的太簡單了。

所以居閑也琢磨出一個法子,那就是換位思考,將自己帶入目標的情景中,揣摩其想法。

他會怎麼做?他為什麼這麼做?以及這麼做會造成什麼後果?

居閑嚐試著將自己帶入到了賈詡身上,這才看出一些端倪,也就明白了他的想法。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居閑又不好向他發脾氣,因為本質上他這麼做是為了居閑的利益著想。

好氣喲!明明他惹自己不高興了,但卻又不能罵他,實在是憋屈喲!

當然,他也嚐試了站在其他人的立場上想問題,試圖還原他們的想法,所獲頗多。

平頂山現在儼然是一片工地,哪怕是晚上了,依然還有上千人正在加班加點幹活,雖然在趕進度,但做工非常用心,並無敷衍之意。

龐統看見這幅場麵,頓時就覺得,此次督造城市,一定會非常順利,三軍用命,豈有不勝之理?

事實證明,龐統他想多了,因為工匠們最先建造的,哪怕熬夜也得第一時間建造出來的,是他們自己住的房子。

畢竟誰也不想長時間住在帳篷裏吧?日常生活也太不方便了,哪有房子來的舒服?

居閑看著熱火朝天的工地,在想一個問題,就是是否要建造城牆?眾所周知,冷兵器時代,城牆是城市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其功能除了能依托它防禦敵人進攻的軍事功能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功能,例如,收稅,治安,管理等等。

為啥居閑還得糾結這個問題呢?因為建造城牆太耗時間了,而且又麻煩,成本也高。以後若是城市擴展,還得修。

現在修城牆無非是夯土圍牆,在表側加一層石磚,以三合土填充縫隙,至於純石牆,別逗了,現在生產力那麼低,修不起的。

所以居閑想到了建造神器——水泥,製造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拿石灰石、粘土、鐵礦粉按比例磨碎混合,然後再進行煆燒。

材料也容易找齊,就是配方得經過多次試驗才能得到最佳配比,這個挺麻煩的。

最終居閑還是決定把水泥搞出來,前期留出建造城牆的空地,等水泥能正式量產的時候再補建城牆。

當然,製造水泥得有他的指導,讓工匠自行摸索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還不一定能做出來。

所以居閑沒有著急讓人去做,而是先讓他們收集原材料,自己先摸魚幾天後再說。

為啥要摸魚?是因為想偷懶...不是,是為了任務,嗯,單純的隻是為了任務。

居閑將龐統和諸葛亮找來,並對著他們說道:

“我是非常看重你們兩個人的,這次工程,事關重大,本應該由我親自統籌,可我相信你們,所以,全權交給你們來做。”

兩人感到非常意外,按理來說,這麼大的事,別人肯定是恨不得事無巨細全都親自把控,怎會假手於他人?

隻聽見居閑繼續忽悠,不,解釋道:

“你們有能力,有幹勁,此事想必是綽綽有餘的,當然了,為了堵別人的嘴,也為了試試你們,所以先給你們七天。”

居閑抽出一張紙,隨手遞給二人,然後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