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09年,就在劉邦放縱徒役、斬白蛇逃亡,惶惶不可終日之時,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也派了兩個軍官,押著九百民夫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去當兵。
這兩個軍官沒劉邦睿智,也沒有劉邦幸運。
軍官覺得管理九百人太辛苦了,就從這批壯丁中挑了陳勝吳廣兩個人當屯長,叫他倆協助自己,管理其他的人。
軍官原意隻是想找2個身強力壯的人分擔些工作任務,偷偷懶,享受下被伺候的感覺,沒想到要了自己的命。隻能在閻王殿裏昂天長歎,早知如此,幹脆把他們全放了。
陳勝這個人不簡單,年輕時給人當雇工,就覺得自己了不起。有一天,他和一起耕田的夥伴們聊天攀交情,兄弟們,以後如果有誰富貴了,可別忘了一塊吃苦受累的窮兄弟。
大夥聽了,都覺得陳勝搞笑至極,咱們賣力氣給人家種田,哪兒來的富貴?不要做白日夢了,省點力氣幹活吧。
陳勝不免有所感慨,這些人太沒出息了,連吹吹牛也不會,想一想富貴的勇氣都沒有,我也太悲催了,怎麼會和這些沒出息的人在一起,於是歎息: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你們這些燕雀,怎配和我這隻鴻鵠相提並論。這句話意味深長,既表達了自己的誌向,又顯示了背離群眾的意向。
群眾,就有這樣的特點,眼光短淺,貪圖利益,有很多缺點。但是,你不想方設法獲得群眾的擁護,你也活不長。
前209年7月,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大家都在大雨中徘徊、不能快速前進,陳勝他們已經誤了到達漁陽規定的期限。過了規定期限,按照法津規定都是該殺頭的。
在生死攸關之時,陳勝和吳廣的兄弟情誼直線上升。
陳勝和吳廣暗地裏商量,好兄弟,如今逃走也是死,起義幹一番大事業也是死,同樣都是死,幹脆造反好不好?
陳勝慷慨陳詞,口水都飛濺到了吳廣臉上。
天下受秦王朝統治之苦已經很久了。我聽說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該他來繼位,應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規勸始皇帝對我們好一點的緣故,始皇帝派他領兵在外駐守。如今有人聽說他並沒有什麼罪,卻被二世皇帝殺害了。老百姓都聽說他很賢德,不知道他已經死了。
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多次立功,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有的人以為他已經死了,有的人以為他逃亡在外、躲了起來。吳廣好兄弟,你還記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嗎,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提出我們自己的落實意見。
現在假使我們冒用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向天下人民發出推翻暴秦的號召,應該會有很多人響應我們。
陳勝的分析還是很有水平,就是忘記考慮扶蘇的感受。
扶蘇要是在天上看到這一幕,哭笑不得,我的威望雖然高大上,可用我的名義造我父親和弟弟的反,有點滑稽了。
吳廣抹了抹臉上的口水,覺得陳勝的主意很好,也沒意識到主意是否滑稽,兩人一拍而合,咱倆一起造反去。做生死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陳勝幕後指揮,吳廣現場演示,玩起封建迷信活動來。
吳廣用朱砂在一塊白綢子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不顧魚兒的痛苦,強行塞進別人用網捕來的魚肚子裏。
戍卒買魚回來煮著吃,發現了魚肚中的帛書。
這是天意呀,隻不過神仙很忙,派魚下來傳遞神旨。
陳勝又暗中派吳廣到駐地附近草木叢生的古廟裏,在夜裏點燃篝火,模仿狐狸的聲音叫喊:大楚興,陳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