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瓶梅第六十九回,寫到一個被稱作林太太的人物。這個林太太,在金瓶梅這本書裏,算是一個奇葩。有關她的文字,並不多,但作者在創作這個人物時,卻格外用心,所以,有關她的故事讀起來也就很有意思。
這個林太太本人究竟是什麼來曆,書中沒有交代,但卻對她的丈夫王招宣的出身,有著很清晰的描述。據書中交代,王招宣的祖爺是太原節度頒陽郡王王景崇。所以,王招宣家應該是世宦之家。可以說家世非常顯赫。可是,叫人萬萬想不到的是,在如此顯赫家庭裏生活著的林太太,卻有著象潘金蓮一樣的追求,而且其追求的行徑也象潘金蓮一樣,幾乎不計後果。
不過,林太太畢竟是官宦之家的女主人,跟市井裏摸爬滾打著的潘金蓮還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作者在塑造林太太的這一形象時,就沒有采取簡單的白描手法來寫,而是先通過王招宣府的家庭環境來渲染:
“正麵供養著他祖爺太原節度頒陽郡王王景崇的影身圖:穿著大紅團袖,蟒衣玉帶,虎皮交椅坐著觀看兵書。有若關王之像,隻是髯須短些。迎門朱紅匾上寫著‘節義堂’三字,兩壁隸書一聯:‘傳家節操同鬆竹,報國勳功並鬥山。’”
王招宣府內這些布置和擺設,顯得那樣肅穆和莊重,不由自主的就能讓人感覺到,他家門庭的尊貴和顯赫。讓讀者自然而然的會聯想到,這樣的簪纓世家,在道德方麵必然會成為世人的典範,效仿的楷模。
然而,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
這段環境描寫,是帶有嘲諷意味的,最明顯的是“節義堂”這三個字。告訴我們,林太太約西門慶來,本是要做一件不節不義的事情,卻偏偏是在王招宣家的“節義堂”來做。
然後,是兩壁的書聯:“傳家節操同鬆竹”。以節操傳家的王招宣家,卻偏偏出了林夫人這個不顧節操的女人。不僅是她,就連她的兒子王三官人,也是整日在外麵的院裏盤桓,常常幾日不歸,逼到媳婦兒幾次尋死,仍然死不改悔。
最後,是他家祖爺王景崇,“坐觀兵書,有若關王之像”。“關王”,即三國時的關羽,關雲長。關雲長千裏走單騎,護送兩位嫂嫂尋找大哥,是非常出名的故事,充分展示了關羽的節義之舉。關羽也便因此,被後世朝拜、封神。這句話,顯然是講王招宣家一直是以關羽為榜樣的。可是,如今的王三官人和他母親林夫人,卻完全背離了家訓,偏做這不節不義之事。
顯然,上麵三處對於王招宣家庭環境的描寫,是對這個世代簪纓之家的腐敗墮落,對林太太不顧身份的追求,在進行了入木三分的諷刺。
通過家庭生活環境的細致描寫,同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從側麵或反麵突出人物的形象,這種手法應該說是金瓶梅作者創作的一大特點。
說到這裏,還有個細節,我們也不能忽視,那就是這個林太太的名字。作者沒有給出我們她的大名,有關她的稱呼,卻有兩個,一個是作品裏的相關人物,通稱她為林太太;另一個是作者直接寫到她的時候,則稱為林氏。顯然,作者是有意在掩其名。這種隱晦名字的作法,一般應該基於兩種情況,一種是因其地位顯赫,故不直呼其名;另一種情況,便是作一類人的通稱。王招宣,並不是人名,而是一種對所任官職的稱呼,大意應該是指一個姓王的招討使,或者是宣撫使。這兩個職務,大致相當,是指四品的外放武官。過去,特別是世襲的官宦人家,聯姻特別講究門當戶對,所以,這種雖嫁高官顯族,但不掩其姓,便顯示出林太太的家世,應該也不會差。據此推斷,這裏稱林太太,多半是一種尊稱。作為一種尊稱,顯示其地位,而又寫其好那個,這稱呼,便也暗含著一層嘲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