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真實亦或虛幻
泰山!
古人認為其可直通“帝座”,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而泰山為就是萬物初始之地。
有《史記集解》如是記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
相傳黃帝曾親臨泰山,舜帝也曾於此巡狩泰山。後有72代君王封禪祭祀於此地,此後,秦始皇、漢武帝等千古帝王亦接踵於此封禪祭祀。
“登泰山而小天下!”
紛亂春秋,曾有位古聖人登臨此處,留下這樣的感慨。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繁華大唐,亦有位大詩人站在山巔,揮灑筆墨,寫下千古絕句。
史記、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一樁樁、一件件或真或杜撰的故事,令泰山籠罩上重重迷霧,透發出無盡神秘氣息,引人神往。
物是人非,繁華起落,歲月流轉之間時間到了現代。
早在幾十年前,泰山就已被列為國家一級名盛風景區,每年引得大量遊客來此親臨登山。
無論何時,此處都絡繹紛紛,人流不絕。
泰山山體通體打開,一條石板路直通山頂,延綿十公裏,供人行走,道路兩旁是數不盡的名勝古跡,和充滿現代化氣息的商店、旅館,這是古老建築和現代文化碰撞。
很多遊客都是第一次登臨泰山,看著眼前巍峨磅礴的泰山,紛紛麵露驚歎,震撼泰山之雄偉與壯麗。
……
“本台報道,由於多日強降雨,昨夜,泰山某處地段山體滑坡,現已封鎖該區域,禁止遊客通行,所幸,此次山體滑坡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清晨,當地新聞媒體上一位女主持人播出這樣一則報道。
而此時此刻,電視機上所報道的事故滑坡地段,有一個青年遊客誤入此處,他看到一群身穿黑色衣服的工作人員守護在一個漆黑的洞口前,忍不住拿出手機想要拍照。
“這位先生,這裏不允許拍照,這片地段山體滑坡,還請盡快離開這裏,以防對您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看到有人來此,立刻有一個身穿黑色衣服的工作人員跑過來,一臉嚴肅的讓他離開。
“抱歉,我這就走。”
青年遊客訕訕一笑,撓了撓頭,尷尬的回道。然後他轉身邁步離去。
洞內空間很長,越往裏空間越寬廣起來。
而此時山洞盡頭處。
張天跟在幾個頭發花白的教授身後,好奇的看著身前的青銅門。
張天麵容清秀、身體挺拔,研究生畢業一年,現在的身份是教授助理。
他足足有一米八五的身高,站在幾個比他矮小多的老頭身後完全是鶴立雞群,能夠清晰看清前方的景物。
昨日收到消息,經遊客上報,泰山玉皇峰山腰山體滑坡導致土石坍塌,有關部門接到命令立刻到達現場,疏散人群,並在外圍拉上警戒線,專門派人來此看守。
不過在山體滑坡的同時,也露出一個漆黑洞口,有關人員進入後,在盡頭發現了這一座古老、神秘的青銅門。
很快就有專業考古人員被請過來,張天作為一個助理也跟了過來。
此時,他們麵前,矗立一座通體用銅水澆築而成的銅門,擋在他們身前,封住了前方未知的空間。
青銅古門十分高大,大約能有四五米高,近三米寬。
張天跟在幾位老教授身後,目不轉睛的盯著青銅門。
青銅鑄造的古老門扉厚重而古樸,透發著歲月的滄桑氣息。
緊靠青銅門下麵,擺放著兩頭通體呈青褐色的石獸。
石獸頭頂犄角,背生翅膀,軀體上雕刻滿巴掌大小的鱗甲,雙眸閉合,俯臥、守護在銅門兩旁,恒古不變。
“難以想象,古人能夠竟然建造如此巨大的青銅門,用來做‘墓門’。”
“而且,他們的石雕技術和青銅雕刻技術很成熟。”
有老教授仔細觀察石獸和青銅門,忍不住感慨道。
張天眉角微微揚起,也在觀察石獸,他自己平常經常翻閱一些奇獸異誌,可是卻認不出眼前石獸原形,想了半天。無一可以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