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山的身影慢慢地遠了,和天邊的晚霞融在一起,陳莫才回過神來。
陳莫與小山在望崖劍門相識。陳莫是五歲時被掌門撿回來的孤兒,不是很愛說話,從小麵無表情,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個癡呆兒,雖然陳莫腦子沒有一點問題。
十歲那年,天才李小山到了劍門,甫一入門,就把所有的弟子比了下去,雖然他才八歲,他打敗本門大師兄後神氣的模樣陳莫一直記得。陳莫虛長兩歲,是真的虛長兩歲,看過沉默寡言雙目無神的陳莫,再看機靈乖巧眸若秋水的陳小山,你就知道為什麼是虛長了。
他相識三年的好兄弟,最好的朋友李小山,已經離開了,去到遙遠繁華的大邑,去比望崖劍門更厲害的蜀邑的劍門學劍了。
一開始陳莫覺得小山冷冷的,不過有一天他發現小山笑得很好看,明眸皓齒,沒心沒肺的樣子,小山有一次向他請教一部古書中的一字,陳莫順口答出,驚了陳小山的小下巴,小山喜歡古文古詩,想做詩劍雙絕,從此就粘上了陳莫。
用他的話來說,陳莫麵相親切博聞強識,可稱良友矣~對這點,陳莫是一個字也不信。
不過那些字和文賦詩文,陳莫並沒有讀過,但卻知道,實在是個謎,不過掌門說撿到陳莫的時候,陳莫已經失憶了,也許那是五歲前記得的吧,陳莫想。久而久之,小山和陳莫用古書上的話來說是“出則同車,寢則同床”,當然,不在一個被窩。
陳莫有個秘密,他不僅對五歲前的一切全然失憶,而且從進入望崖劍門以來,腦子混混沌沌,總感覺腦海裏有無數個聲音,平日裏都在低語,當他用心去聽時卻什麼也聽不見。
他每天走在路上,看似麵無表情,其實十之八九的心思都在壓抑腦海裏亂七八糟的聲音。隻有和小山在一起的時候腦海中的聲音才暫時停止,這也是為什麼他喜歡小山的原因,和小山一起,他覺得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
小山的天資真是沒得說,別人看十遍的,他隻需要看一遍,幸虧他懶,不然陳莫可能早見不到他了---早去更厲害了劍門了,比如蜀邑劍院。
就算他陳莫刻苦練劍,就算他把劍典背得滾瓜爛熟,但施展出來仍然沒有精髓,隻能在一眾弟子的哈哈哈哈哈聲和長老及掌門的歎息聲中頹然下場,徒然得了個“垃雞陳阿莫”的稱號。
小山不一樣,他隻需要翻一遍劍典,再看一遍掌門舞劍,這門劍術的精髓便悟了個七八,雖然他懶,會了便再不肯練,但每到考核時所施展的劍法往往出乎意料,出乎意料地好,考核時他所舞的劍法和這門劍法本來麵貌已不盡然相似,而是有另一種的靈動。
就像寫這本劍典創這門劍法的已不是當初的劍修,而是他小山,所有的妙處他都知道,而能加以發揮,補其不足,看得陳莫如癡如醉,托著腮幫子像個傻子,“真好啊,真好啊。”
掌門在驚喜之餘也每每慨歎:“這孩子就是個妖怪。”
怕他縱意行事,曲解劍道,又不得不讚歎小山年紀就能達到經年名宿的境界。
雖然如此,掌門還是怕小山在望崖被埋沒了,萬一一個未來劍仙耽誤自己手裏那可是天大的罪過,於是親自動身往大邑求人,為望崖爭取了一個名額,毅然把小山送往蜀邑劍院深造。
小山走後的第一個晚上,陳莫在自己小屋門前的泥地練劍到很晚,睡了個好覺,因為沒有小山擠著他的床,也不用半夜給他蓋被子,雖然多半是被小山搭在他脖子上的手給弄醒的。
第二天早上,陳莫惺忪中習慣性拍了拍身邊的被子,“起床了小山!”被子拍下去空落落的,陳莫猛然驚醒,小山已經走了。
陳莫一天沒有精神,長老的課也聽不進去,以往多有小山使他茅塞頓開,如今小山走了,課聽得陳莫隻想睡覺,恍惚中做夢夢見了小山,小山爬到很高的地方摘桑葚去了,摔下來還了得!陳莫急得大呼:“小山,快下來!”卻引得哄堂大笑,醒來自然沒有桑葚,也沒有小山,倒是嘴角冰冰涼涼的口水猶在……
如此過了一月,陳莫隻覺食不甘味寢不安席,希望那個像女孩子似的秀氣的小山已經不見了,他的偏僻逼仄的小屋瞬間空落落,門前的池塘也快幹了,最近天又不好,門內考核也快到了,桑苗曬得蔫蔫的,他想小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