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們此去何為啊?”一位麵容姣好的少年看向身邊慈眉善目的老人,輕聲問道。
泥濘山路不好走,老人走幾步,就要稍微喘息一下,旅途有些艱難。
走到山崖邊,老人停下,望著腳下如同旱地一般的溪穀,默然搖頭。
一聲喟歎之後,老人繼續行走,解答著少年的問題,“我們此去,將有大作為,若是成功,那便是要載入春秋史冊,震驚萬古的事情!”
不自覺地,老人臉上露出些許莫名的笑容,有些張狂,“那可是連天朝上國,一統天下的始皇帝都在一生追求的東西啊!”
少年人聽聞居然是如此宏偉大事,頓時姿態放得更低了,附身問道:“請教老師,到底為何事?”
老人平視前方,過了橋,便是漢陽城了,朝鮮政治、經濟、人口中央腹地,裏麵有令人心醉的紙醉金迷,蠱惑人心的酒池肉林,使人瘋狂的權利追逐。
可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
一陣涼風吹過,吹亂了老人整齊的發絲,此刻稍顯淩亂,可身上的氣勢,卻上了一層。
語調很輕,仿佛在慰問秋風,“此去....為求永生!”
......
1588年,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為了平息國內武士對分封不均的不滿並為削弱各個諸侯勢力,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的土地。
1592年3月,豐臣秀吉共調動軍隊九個軍團共14萬人渡海至朝鮮作戰,以宇智波秀家為總指揮官。在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後,豐臣秀吉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於4月正式開始了對朝戰爭。
日軍在戰爭初期處於優勢,一個月攻陷朝鮮京城,驅逐朝鮮國王李昖。明朝集結4萬人由宋應昌、李如鬆統領,奔赴朝鮮作戰。
日軍在平壤之戰大敗後後撤,而明軍因兵力也無法進行大規模作戰,在碧蹄館之戰後雙方開始議和。
1595年,戰爭第一階段基本結束。
1597年正月,日軍14萬大軍再侵朝鮮。朝鮮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調集4萬兵力赴朝救援,後續不斷增兵,最高至7萬。日軍在豐臣秀吉死後難以為繼,遂全部從朝鮮半島撤退。
萬曆援朝戰爭對當時東亞的政治軍事格局有著深遠影響。此役是明朝對外戰爭最後的輝煌。日本元氣大傷,豐臣秀吉集團的勢力被削弱而間接導致德川幕府崛起,明朝的國力受到損耗,從此國運轉衰。
1599年,壬辰衛國戰爭結束,日本乃至明朝兵力均退出朝鮮半島,朝鮮得到朝夕喘息之際。
17世紀初,壬辰衛國戰爭之後的朝鮮王朝。
衛國戰爭過去已經有個把年頭了,七年高強度戰爭已經將整個朝鮮分割地四分五裂,民不聊生。
朝鮮王朝,北涼地漢陽城。
連年戰爭加上天降赤旱,大地早已幹涸不可結食,百姓苦不堪言。
然官僚地主為了補填空缺,滿足私利,更是不斷地搜刮民脂民膏,平頭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漢陽城內某個農家小庭院內,一位行銷骨瘦,麵如濟柴,約莫十五六歲的少年正苦兮兮地趴倒在一片赤地之上。
“我TM!!!”
原本如同死屍一般的少年忽然發出一聲怒吼,聲音嘹亮,如同獅吼入耳。
少年‘砰’的一聲,從地上麻溜爬起,隨後用手瘋狂地摸索著自己的身子,好似在檢查些什麼東西。
摸索的進度從頭部開始,一路向下,一直轉移到自己的臀部還有根部才停止了摸索的進程。
似是放心一般,長長地舒了口氣,頭上青筋暴漲,大汗如雨。
仿佛剛剛摸索全身的動作就用盡了他一身力氣。
“這特奶奶的,我就是國慶放假去坐個飛機,怎麼就給我整穿越了,真是晦氣!”
少年喚作洪屠蘇,本家21世紀地球人,原先是一名享受著996福報的社畜,那種每天沒日沒夜的苦日子,華爾街之狼看了都留下悲痛的眼淚。
原先也沒什麼高等學曆,人家穿越都是985或者211的高精尖人才,到自己這裏卻是一個連985門檻都沒夠到的普通本科學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