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今日解簽 宜下漢江(1 / 2)

一府兩祖庭,道教兩座祖庭,真武山、武當山都坐落於襄陽府。

秋風乍起,吹散了襄陽府漢江穿城而過在夏天帶來的潮熱。天色漸晚,給真武山不高的山峰,耀映出金色的輪廓,頗為莊潔。

驟然間,一道白光乍起於真武山頂,直衝牛鬥,瞬間之後,又歸於寧靜。

真武山距離漢江也不過十來裏的路程,江上漁家有位壯碩小哥正好看到此景的,心想,大白天難不成有仙長化虹飛升不成,不可能的啊,隻能感歎下午偷喝的黃酒喝的太衝,自己媳婦剛剛過門就管自己這麼嚴,隻能偷摸著喝酒,加上太久沒喝,這就醉了?不能吧。小哥暗自思咐。

而真武山上卻是另一番景象,老掌教就在後山之上,看著七星大陣的七個類似白玉的石星,在剛剛那一刻大放光芒,一向老成持重的老掌教,渾身有些發抖,激動的有些不成體統,甚至有些站不穩,臉色多多少少有點潮紅。出了七星大陣,穩了穩心神,吩咐手下道童關閉山門,並讓童子把師叔都喊到自己的茶室之中。

五位師叔,陸陸續續的來了茶室,剛剛後山光芒大放的景象很難不讓身在真武山的道長們注意。畢竟真武山相較於其他名山大川的動不動什麼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小的可憐,明明確確的是那句土話,螺絲殼裏做道場。

掌教這一代總共有七名師兄弟,五師弟是真武這一代的蕩魔行走道人,現在不在山上。

蕩魔行走道人,是真武山最硬的一張王牌。

正常情況下道人都是出世的,偏偏作為真武大帝飛升道場的真武山非常物理上的“入世”,山勢非常低矮,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土包子,非常之接地氣。但是無論是同樣道教祖庭的武當山,還是江湖上任何其他得勢大派,都對真武山非常尊敬,一來,雖然真武山的門派總實力最多算的上二流末,但是每位道長卻是修為甚高;二來,就是每三十年一位的蕩魔行走道人,進入紅塵修煉,總能打響真武武德最盛的招牌。

是實實在在的動詞打響,每三十年一代的蕩魔行走道人,總是如同蕩魔天尊臨凡,簡單就兩個字,能打。總能為真武山爭來一旨天師頭銜,從無斷絕。江湖也好,朝廷也罷,都很好奇為什麼真武山攏共不到四十人的小廟,也見不到什麼清修苦練,總能出一些驚才豔豔之輩。

這一輩的行走道人童道長,一路向北,出山海關,一劍力斬昆侖派魁首,江湖成名的“摘星子”張狄,被稱為“踏碎昆侖”。再西出函穀,大戰“北地刀王”王慧,天下十大高手第四,一氣三十六劍,破了王慧的大漠悍刀十六式,王慧認輸,自此王慧刀勢不再,排名一落再落。這一路之上,行俠仗義,懲奸除惡,不用細表,聽說修為已經到大圓滿境界了。這些事跡經過說書人的宣揚再加上香客的添油加醋,說的小道童目眩神迷,幾位師叔每每聽說五師弟的成績也是臉上帶出來又想掩蓋下去的得意。

收到掌教消息最先來的是小師弟,成天在廟裏各處優哉遊哉,捉弄師侄,唯一正經事就是給客人解簽,總是笑眯眯的,香客也好,師侄也好,都非常喜歡這個年紀不大,長相清秀的小師叔。身形瀟灑的小師弟,一進茶室,坐下就拿起茶壺對著自己的嘴咕嘟咕嘟灌起來了,老掌教看到後以手扶額,卻也沒說話,看來是習慣了小師弟這無拘無束不合常理的行為。

喝完茶水,小師叔開口了,在蒲團上斜歪著“累死我了,剛才我給自己算了一卦,太耗費了內力了。”

“卦象怎麼說。”老掌教一邊把茶壺中的水蓄滿,一邊問道。

“等大家到齊了,再說吧。”現在以手扶額的人換成了小師弟。

老掌教沒有接這個話茬,似乎已經知道了卦象說的是什麼。

半盞茶的功夫,陸陸續續其他師兄弟都進入了茶室。

戒律長老,二師兄陳鐸一臉嚴肅的第二個走了進來,看到小師弟坐姿不雅的坐在蒲團上,痰嗽了一聲,小師弟一個激靈,連忙正襟危坐。江湖上人稱“妙手丹心”的三師兄朱鼎,一身土塵笑嗬嗬的隨後來了,頭上還浸滿汗漬,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山下的農夫。四師兄在江湖上名氣也非常大,人稱“天機道人”程祿,一邊點著今天解簽的卦錢一邊愁眉不展的進了門,幽怨的看了一眼小師弟,小師弟也尷尬的吐了吐舌頭。老六劉湘最後一個到,邊進門邊說,“麵都撣好了,一會咱們吃好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