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反擊!焦灼!(1 / 2)

太陽係,第三艦隊。

本土作戰的優勢此刻已經體現出來了。

帝國防禦指揮部在受到蟲族攻擊的第一時間,便緊急調動了離戰場最近的天穹防禦係統的武器之一——伽馬射線束發生器,進行火力支援。

“是時候給這些惡心的蟲子點教訓了!”

“發射!”

隨著指揮室一聲令下,懸浮在固定軌道的伽馬射線發射台調轉了方向,巨大的炮口此刻已經充能完畢。

沒有多耀眼的光芒,也沒有聲響,光芒一閃而逝,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射線已經打穿了蟲族的陣營。

伽馬射線的速度之快,以人類的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發射過程的,有的隻有結果。

唯一能證明確實有什麼曾經存在的話,那就是射線所到之處,蟲艦紛紛被不知名的力量擊中,轟然炸裂,碎成了一片塵埃,飄蕩在靜謐的宇宙空間中。

就連最硬的泰坦級防禦鎧甲也沒有多擋住一秒,射線擊中的瞬間直接碎成了一片塵埃。

蟲隊後方的母艦張開了前端的大嘴,不斷吞噬著伽馬射線的能量,想要阻擋射線的前進。

然而,這可不是簡單的能量射線,而是粒子流。

片刻之後,原本還在吞噬能量的母艦,已經開始全身流出綠色的血液,皮肉也在不斷掉落。

僅僅三秒,母艦就已經消失,在高濃度的能量,帶動粒子共振下,物體從內部開始瓦解,除非能完全停止共振,或將能量耗盡,才能免疫伽馬射線的攻擊。

伽馬射線,學名γ射線,又稱γ粒子流。

γ射線首先由公元一千九百年左右,古代科學家維拉德發現,是繼α、β射線後發現的第三種原子核射線。

它是一種強電磁波,在原子核反應中,當原子核發生α、β衰變後,往往衰變到某個激發態,處於激發態的原子核仍是不穩定的,並且會通過釋放一係列能量使其躍遷到穩定的狀態,而這些能量的釋放是通過射線輻射來實現的,這種射線就是γ射線。

γ射線具有極強的穿透本領。

人體受到γ射線照射時,γ射線可以進入到人體的內部,並與體內細胞發生電離作用,電離產生的離子能侵蝕蛋白質、核酸和酶。

不僅僅是人體,隻要有生命,有肉身,是生物,在γ射線的攻擊下都會被狠狠擊碎。

所以說對付生命體,在帝國現存的武器中,伽馬射線發生器絕對算得上是大威力武器之一了。

人類觀察太空時,看到的為“可見光”。

然而電磁波譜的大部分是由不同輻射組成的,當中的輻射的波長有較可見光長,亦有較短,大部分單靠肉眼並不能看到,所以伽馬射線無法直接觀測的。

一般來說,核爆炸的殺傷力量由4個因素構成:衝擊波、光輻射、放射性汙染和貫穿輻射。

其中貫穿輻射則主要由強γ射線和中子流組成。

與其他武器相比,γ射線的威力主要表現在以下2個方麵:

(1)γ射線的能量大。

由於γ射線的波長非常短,頻率高,因此具有非常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