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風雲亂世擾,少年奇緣覓它徑。
蓬蒿他輩豈知誌,仰天長嘯憐蒼生。
從此金鱗便化龍,斬斷情仇求仙境。
春花秋月數寒暑,遙望來路兩茫茫。
第一節始於微末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華陽國,一個非常偏僻叫兩河口的小山村。已是五月黃昏,微風中有少許醉意,田間秧苗已泛綠意。一個長相普通,衣服有些陳舊的少年牽著一頭黃牛迎著落霞走來。少年大概13-4歲,是那種在人群中也不會讓人有太多記憶的人。但細看,少年眼睛卻泛著靈動,聰明,衣服雖舊但卻整潔。
“張浩、張浩”一個和他年齡差不多的農家少年大聲叫道。“什麼事,曾小哥?”少年問道。“你爹爹讓你快點回去”“好”叫張浩的少年平淡的回答,頗顯得少年老成。兩個少年,一頭黃牛消失在五月的夕陽下,遠處升起如銀的炊煙。
“站住,你一個小妾生的庶子,誰讓你走得正門?”一個年齡比張浩小些,穿著葛布,臉上還有些稚氣的孩子叉著腰粗聲粗氣,囂張得喊道。“哥,你又欺負浩哥!浩哥,爹爹找你有事,你快去吧!”旁邊一個長得粉嘟嘟得小女孩拉了拉稚氣孩子的衣角。男孩是張浩同父異母的弟弟張鵬,而更小點的女孩則是同父異母的妹妹張雪。“雪妹,你還護著他,他不過是小妾生的孩子!”張鵬不由得大急,臉色微紅。“謝謝雪妹!”這麼多年,麵對張鵬的挑釁,張浩也習慣了,懶得和其多言,對張雪點點頭,不容張鵬再說話,便快步向內堂疾步走去。
少年張浩家是華陽國兩河口村的一戶普通的小財主,家庭隻能說滿足溫飽。張浩是小妾所生的孩子,正妻善妒,張浩在這個家裏一直處於可有可無的地位。還好父親平日比較憐憫其母子,溫飽尚可,但家裏的農活他必須承擔,對此張浩並沒有抱怨什麼。正妻生有兩兒一女,長男張言,是個老實沉穩的秀才,平時不多言語,二男張鵬,因深得父母寵愛,養成了些小性格,平日裏比較乖張。小妹,年方九歲,活潑聰明,心地善良,深得家內上下喜愛,和張浩平素關係素好。
“你回來了?”還未進內堂,張浩遇見了張言,“爹爹在等你,你快去吧!”說完,便匆忙臉有焦急之色得離開,看其步伐是向其母住處趕去。
心懷疑惑進入內堂,父親張渙正坐在太師椅上,眉頭緊鎖,仿佛在思考著很重要的問題,以致張浩進來也沒有覺察。“爹爹,您找孩兒有何事?”雖平時在幹農活,但卻多少學了些字,懂得些禮儀。“哦!你回來了”張渙在沉思中驚醒,但沒有繼續說話,沉默了一會兒,張渙從袖中拿出一封信遞給了張浩“這是你大伯的來信,你看看吧?”“大伯?”張浩遲疑拿起信,書信寥寥幾行,粗略得看了下,信大意內容是大伯過幾天來家,找他、張鵬、張雪一些事。大伯,張浩是知道的,是一個江湖人士,據說身手還不錯,是某個門派的堂主,不過多年未來,素未見麵。但聽家人提及其從小性格內向,年老後越發古怪孤僻,以致孑然一身。“這幾日,你就在家,等你大伯來吧!”張渙吩咐。“是,父親”張浩恭敬得回答道。對於父親,張浩還是挺敬愛和尊重的。主母娘家強勢,父親也沒有太多辦法,隻有偷偷對他母子給予力所能及的照顧。張浩對此已經很滿足了。
“從未見麵的大伯會找我什麼事呢?”滿懷疑惑,張浩回到了自己的偏房。
天蒙蒙亮,第二天,張浩穿過內堂時無意中聽到自己母親楊氏與父親的對話,“老爺,你真舍得浩兒去這麼遠的地方?”楊氏聲音中不乏焦慮。“唉!這也是沒辦法。你也知道王氏素不喜歡浩兒。再說浩兒大了,也該讓他出去曆練下,看他以後的造化吧!不是還有鵬兒和雪兒一路嗎?你也不必太過於擔心,我相信大哥會照顧三個小孩的。”張渙言語有少許無奈。“可,可我舍不得⋯”楊氏聲音有些哽咽。雖是小妾,家庭地位不高,但對張浩平時也非常疼愛。內堂隻有幾聲父親的長歎和母親低低的抽泣。“去這麼遠的地方,去哪裏?”離開走廊,張浩心裏越發疑惑,但多少猜到與大伯的來意有關。沒有多想,張浩走向牛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