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端午節特別篇(二合一五千字,不許說我短了!人家長著呢!)(2 / 3)

《史記》寫道:“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裏,不聞六百裏。’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世界上竟有這樣的笨蛋,而這樣的笨蛋居然會在一國之主的位子上,老百姓隻能欲哭無淚。

敵國白送國土,你都信!

一個二流強國,單打獨挑,逞匹夫之勇,與一流強國較量,豈不是找挨打嗎?結果,熊槐被秦國打得灰頭土臉,原來被屈原做了工作,成為其盟友的其他國家,也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一番。

秦國很在意楚國是否還會進行齊楚同盟,馬上表示,將所侵占的漢中地還給楚國,表示友好。“秦割漢中地與楚議和。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張儀,是什麼人?他和蘇秦,乃中國曆史上最古老的兩張名嘴,可以毫不誇大地說,凡戰國時期所有大大小小的戰爭,無不經由這兩張嘴的挑撥、調唆、忽悠、攛掇而打得不亦樂乎。

真正的戰神,好吧?

懷王二十四年(前305年)秦楚簽訂“黃棘之盟”,本來與齊為盟,轉而向秦靠攏,基本國策的改變,屈原當然是要竭力反對的。如果說過去齊楚聯盟是兄弟關係,那麼現在的秦楚聯盟則絕對是主從關係,這難道不是賣國,不是對楚國人民的背叛嗎?

楚懷王和小人們覺得將屈原留在郢都,礙手礙腳,於是將他流放到漢北。

六年以後,懷王三十年(前299年),他從漢北回到郢都。讓所有他的朋友,他的敵人驚訝的,他還是他,還是那個毫不顧惜自己的安危,敢於犯顏直言的詩人,雖然他早就不再是“左徒”,官職讓楚懷王免去多年,但一日“左徒”,終身諫諍。第一,他忠君,第二,他愛國,有話不說,有言不發,那不是屈原的性格。大家這才明白,漢北的流放,不是挫折了他,而是鍛煉了他。

他請求麵見熊槐,對這位正興衝衝要赴秦王“武關之會”的懷王,提出諫阻的意見。秦國乃背信棄義之國,武關乃權謀苟且之會,您已經上過當,為什麼不接受教訓,還自投羅網呢?

懷王沒有聽他的意見,導致他自己客死異鄉。

懷王死。其子熊橫繼位,是為頃襄王。六年(前293年),秦將白起揚言討伐楚國,熊橫計窮,無奈,隻有殺父之國告饒。屈原反對再度向秦求和,並表明他盡管受到迫害打擊,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眷戀楚國,心係懷王,不忘欲反的忠誠感情至死不渝。

然而熊橫與他老子熊槐,可謂一丘之貉,於是,一紙詔令,永遠流放,不得再進國門,從此,屈原再也沒有回到郢都,他老姐女嬃天天倚門等待,直到淚盡,直到老邁,也未能盼到她弟弟歸來。如果說,他的第一次流放,是對楚懷王的完全絕望,那麼,他的第二次流放,則是對楚王國的完全絕望。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者,滿城都是驍悍秦兵,楚國臣民哪見過這等陣仗,隻有拱手降服。

如果,熊槐和他兒子熊橫,也就是屈原碰上的楚懷王和楚頃襄王,智商提高一點,頭腦清醒一點,屈原在跳江前也許會踟躕一下:楚王還有救嘛?楚國還能救嘛?一想起他老姐女嬃那句絕望的話,本來,聽喇喇蛄叫喚,你還不種地了呢!可現在,楚國都沒有了,老弟啊,你還種個屁。於是,走上自沉之路。

次年,消息傳到流放途中的屈原耳邊,這位愛國詩人怎麼也舍不得離開故土,更不願意他心愛的故國滅亡在他眼前。悲憤交加,無以複生,隻好自沉汩羅,以死殉國。

“同死生,輕去就。”

百姓聽聞無不慟哭動容,未免屈原屍身被路過魚蝦破壞,便在江中撒米吸引,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粽子。

摩拉克斯:我就知道海鮮沒一個好東西。

一時間大廳裏陷入沉默。

隻是突然隱約間傳來哭聲,不知道歸終什麼時候進來,在一旁吃著粽子,還沒幾口就放到桌子上,哭的像個淚人兒一樣。

都怪澹台問月,說好的講一個故事借機提出和帝君出遊...現在可好,她的內心倒是真情流露了出來。

這仇,我記下了!

“這是怎麼了?”摩拉克斯麵對眼前哭泣的美人,有點手足無措。

“沒什麼,我隻是有點想念之前的子民和故土了。”歸終揉了揉紅腫的大眼睛,屈原的故事讓溫和的魔神內心也大為觸動,柔聲說道。“正好如今太平,閑來無事,不如陪我一起去看看我原來的家和那裏的子民,可好?”

倏然間一股和風吹過,帶來了,一股熟悉的香膏的味道,柔和不刺激,卻又沁人心脾。

看來歸終是真的有備而來。澹台問月朝著歸終笑了笑。

“幹得不錯。”

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

等等,我好像想到了什麼不吉利的東西,撤回撤回。

摩拉克斯自然是答應。

一行人來到了北部平原,歸終生長的地方,歸終領著摩拉克斯一路向北,一個接著介紹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農戶,如數家珍。

“這些都有賴你了。”摩拉克斯看了看此處安居樂業的居民。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不隻是我一個人出力啊。”歸終說道,“這裏的一切也是所有子民和仙人一起治理的結果,我隻是幫了點綿薄之力,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