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哭,快去看月亮!”
……
霓彩市。
夜晚,某居民樓的一個房間,燈光突然亮起,隨著一連串急促的腳步聲,少年一口氣衝上了頂樓,扶著欄杆氣喘籲籲地望著夜空,渾身上下被汗水濕透。
“到底有什麼……”
他順著欄杆滑坐下來。
經過一日的陽光暴曬,夏日的酷暑還是在夜間迎來了絲絲涼意。
夜深了,除了城市街頭整夜不滅的霓虹燈還在閃耀著它的光彩,居民住戶卻伴隨著吵鬧的蟬鳴聲紛紛熄燈入睡。
城市無夜晚,無論多深的夜,霓虹燈都會整夜燈火通明,車輛永不停歇,各種午夜場所營業到天明,正是因為有那麼多夜貓子的存在,城市的喧囂才會永無止境。
這一點對從鄉下過來城裏念高中,初來乍到的行雲來說委實煎熬。
每晚每晚、每晚每晚,吵吵鬧鬧,無休無止,白天還要忍受嚴酷的高溫,少了新鮮的空氣,多了刺鼻的尾氣,簡直糟糕透了。
不過好處也有很多,比如交通方便,蚊子比鄉下少。
總之,既來之,不得不隨俗。
在鄉下,行雲隻有奶奶一個親人,而在這座城市,他一個親人也沒有。倒是有個很遠的遠房親戚,自己現在就寄住在這個遠房親戚家中。
與往常一樣,無論安靜與否,這個夜晚注定不平靜!
“鬼哭,快去看月亮!”
誰叫鬼哭?
為什麼要看月亮?月亮裏麵有什麼?月老?還是丘比特?
從有記憶起,每個夜晚每當他陷入深深的沉睡,一個好聽的,仿佛直逼靈魂深處的,一個精靈般的聲音便會響起,身體深處受到這個聲音的影響,會不由自主地衝到外麵,衝到看得見月亮的地方。
就那樣傻愣愣的,賞月……
這絕不是行雲想要的舉動,完全是在那個聲音的驅使下才有的行為。
試問一下誰大晚上的不睡覺,每逢夜深人靜之際,像個瘋子似的衝到月亮底下賞月是什麼感受?
別說月亮裏麵什麼也沒有,就算有,與他何幹?
有一次,他衝到屋外麵用中指指著月亮這麼大吼道:“鬼哭是誰?!誰的名字這麼難聽?!月亮裏麵有什麼?!”
最後還補充了一句,“我不是鬼哭!我是行雲!我是飛行的雲朵——”
影響自己睡眠不止,在鄉下那種一有風吹草動便驚動全村的地方,寧靜的夜晚就像天賜與的,像他那樣大吼大叫的結果是,引起了周圍所有土家狗的注意,弄得村子整夜不得安寧。
那時候奶奶總會用低沉的聲音鉚足了力氣說:“行雲啊,大晚上的該吵到街坊鄰居啦。”
他將這個聲音的事告訴奶奶,奶奶大為吃驚,說這是邪氣入體產生的幻像,並請來了所謂的大師驅魔除邪。
至今他還記得那個“大師”穿著道袍,拿著鈴鐺和法杖來到家裏說的那番話和那個場景。
什麼“吃銅消銅,吃鐵消鐵……”之類像咒語一樣的話讓行雲聽了哭笑不得,當時就捧著肚子笑得不可開交,被奶奶用拐杖教訓了一頓。
他猶記得,“大師”走時臉色很是難看。
行雲倒是希望所謂的大師能徹底解決聲音的問題,讓他有個好覺睡,可是那晚,聲音如舊響起,行雲如舊衝到月亮底下,因為怕奶奶擔心,他就再也沒有發出聲響。
行雲知道奶奶一向慈祥,記得大師走後,奶奶還悄悄告訴他,當著大師麵前打他都是做給大師看的,問他疼不疼。
是啊,奶奶不疼孫子疼誰?
奶孫兩人相依為命這麼多年過去了,彼此都是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
至於行雲那個死掉的酒鬼爸爸和走掉的狠心媽媽就不提了。
奶奶說,爸爸是在媽媽走掉後去世的,喝了太多酒得罪了人被打死的,還說媽媽剛生下他就離開,爸爸因為想念媽媽,把媽媽名字裏的“雲”字直接拿來給行雲當名字。
奶奶每次說到自己那個不爭氣的兒子都會忍不住掉淚,說到那個未過門的狠心兒媳都會罵罵咧咧地埋怨個不停。
其實行雲看得出來,奶奶很喜歡兒媳,也很思念兒子,更是把對他們的思念化為愛全部給了自己。
來到霓彩市念書一個月了,奶奶卻留在了鄉下。
早晨到來,行雲疲憊地睜開雙眼,昨晚依舊被那個聲音折磨得睡不著覺,白天上課估計又要打瞌了。
“行雲啊,起來吃早飯了,一會兒麗水要來了哦。”聲音的主人是個五十多歲,身體發胖的中年婦女,行雲管她叫慧姨,也是那個很遠的遠房親戚。
慧姨的丈夫二十多年前就生病去世了,沒留下個孩子,後來她也沒再嫁,二十多年來一直獨自生活,聽說行雲要來縣城念書,反正也是一個人,就幫了點小忙。
總的來說,對行雲很是好。
“知道了……”
行雲疲憊得隻能在心裏答應了句,洗漱完看著鏡子裏的自己,今天也是一樣沒精打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