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看著朱雄英道:“陛下,自覺兩個字可要記入武憲大典?”
朱雄英點點頭。
夏原吉深以為然,陛下講的可真是不錯,不錯啊,這很多事情互相推脫延遲,總是耽擱最佳時機。
這一點,幾個尚書都是深感如此。
當年,洪武時期,那幾個貪腐案便是如此,若是早早地按照新帝這套法子來,也不會傷及無辜官員,更不會搞得貪官耀武揚威,清官瑟瑟發抖,無奈隻能同在一條船。
如今,這同在一條船的現象要結束了,都是陛下做的好。
想當初,北方雪災賑災,眼瞅著都凍死人了,可是這些官員卻還在尋找著誰的責任,誰去合適,誰做多了誰做少了,嘰嘰歪歪。
以至於幾天過去,連京城都沒有出去。這樣的情況,宋朝不就是十分常見的嗎。
解縉是很聰明的,更加的會拍馬屁會看眼色,尤其還有才華,這樣的大臣放在誰身邊都會被喜歡。
當他帶頭誇讚朱雄英決策時,景清出來道:“陛下,既然陛下可以對官員如此好,那為何要將方孝孺貶去北方各府勞碌。”
你聽聽這說的是人話嗎,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景清這話讓朱雄英覺得自己應該把這家夥揍一頓。
他能不知道方孝儒沒文采,原本留下編寫武憲大典,政要。
“朕不是貶,是大明教育乃是除農耕外第二大事,莫要被景禦史說的如此不堪入耳。
凡事說話跟著腦子走,別總是為了青史留名來為難皇帝,朕招你們來可不是讓你們為難朕,提問題的。
是讓你們同朕一起,好好的將大明建設的更加興盛,是讓漢家河山門能夠名揚天下的,任何時候,都不要被一時口舌之快而忘了自己的位置。
朕聽你們的話是信你們,並不是朕怕你們,都知道了嗎。”
景清被說的無語,朱雄英看著朱棡跟鄭和說道,“朕知道,下西洋不是一件小事,是花費百萬兩的,可是朕願意支持你們航海,那麼你們也不要辜負朕的希望。”
“還有,今後無論什麼事,財政總是走在最前麵的,這一點國稅寺和戶部可不能小覷這事,隻要你們熟悉每件事的耗費,都察院跟著刑部,才能查出問題的根本。
朕凡事遇到事情,還要製曰,還要昭告天下的,你們哪怕今後是關於百姓的官司,需要用多久,用多少紙多少筆墨,也都需要找戶部和國稅寺審批合計的,不是假公濟私。
朕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也要花的值得,積累下來,都能在饑荒時給百姓賑災一碗豎起筷子都不倒的粥,僅此而已。
並不是你們整日辦公,還要用名硯名墨,朕和皇後,還有那幾個皇子都沒有如此浪費過。
你們不信可去瞧瞧,皇後,衛妃還有阮妃她們,誰的殿裏沒有織機?當然朕如此說並不是要求你們做什麼,隻是朕認為,節省下來的錢,要用在航海以及大明學堂,還有大明的軍隊,不是胡吃海塞和排場上。”
。您提供大神枯木總逢春的不裝了,其實我是朱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