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不是每家都有地龍。

這會兒朱標也是臉色微變,他突然意識到,如果自己兒子天煉出特別多的鐵,那對大明來說,是有多麼的重要!

………………

不見兔子不放鷹,周乾決定讓朱元璋看看他的取暖爐子,要告訴他們很有必要。

京城,民技院的院子放著一個圓鐵爐子,中間放碳,上麵蓋個圓鐵片,用鐵鉤一鉤,蓋子便起來了。

這是七八位民技官一夜的成果。

可見如今造出這種爐子,實在是有些難,所以周乾才回京想讓工部幫忙做這個。

鐵匠拿出昨晚太孫交給他的一張紙又看了看,這是皇宮用的紙,上好的紙上畫著......設計圖,每一步都有,上麵還標注滿了字。

他們正是因為有圖樣,弄明白了圖樣才打造出來的。

幾個官員覺得新奇,他們以前從事鐵匠,進了民技院也見了很多東西,但還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爐子。

第一次見這圖樣。

太孫這是去哪裏學了藝?竟然這麼的手巧。

他們昨夜做鐵皮時,如擀麵一般做了出來,這也是太孫教的新法子。

雖然沒有錘子一錘一錘敲打出來的好,但是做個蓋子夠用,又琢磨著用鐵皮做了鐵管,到時候放上去,可以煮飯燒水,十分方便。

民技院幾十個工匠組成了臨時的流水線,鐵匠打爐子,鉚匠製管子,那些農官和泥瓦匠做藕煤。

木匠做了許多器具。

有了這些工匠,做這個並不難嗎。

太平府,鳳陽府的工匠抽了些出來打造爐子,京城也按照太平,鳳陽兩府的過程造爐子。

朱橚跟著朱標還來看過幾次,順便也幫忙使用了第一個爐子,這種和地龍有的一拚,還能燒水煮飯的爐子,很快就被文武百官傳的沸沸揚揚。

許多國公府不一樣清早起來便要被熏,有幾個還跑來問周乾,這種爐子賣不賣。

藕煤賣不賣。

周乾讓人做了四個,送去魏國公府一個,送去周長平那裏一個。

朱元璋表示自己也要試試。

周乾向他們說了需要注意的地方後才給朱元璋演示。

不過看到乾清宮出來的長鐵筒冒出煤煙,他就覺得自己這算不算在汙染環境啊。

“好東西啊!”朱元璋驚訝,他把周乾給他送的水壺放上去,果然十分的好用。

“沒想到,真是沒想到。”過來陪朱元璋說話的寧妃也稱讚周乾的厲害。

“太孫,果然是......不同一般人。”

朱??:“大侄子最聰明了。”

(不同一般人。”

朱??:“大侄子最聰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