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朱元璋誇人的目的(2 / 2)

朱元璋是農民出身,說話沒什麼文縐縐的,都是通俗易懂的,這是大明朝所有官員熟悉的習慣。

穀烏  武將聽的很好,文官有的聽著雖然不舒服,但也不反駁什麼,反駁了也沒用啊。

朱元璋說這番話的意思很清楚,就是這些厲害的事情都是大孫自己做出來的,他從大明朝土地召收這麼多的工匠出來,又嚴格選拔。

說明什麼?說明大孫厲害。

這是一個開頭,當然他接下來才要說到正題以及自己的想法要求。

“這麼好的孩子,咱不能傷了孩子的心,咱決定將虞王朱雄英在萬壽節時,正式冊為皇太孫。”

皇太孫,大明洪武年第一位皇太孫啊。

這道旨意的出現,也就意味著整個大明要被曆史的馬車拉到另外一個地方去。

朱雄英活著,還做了太孫,他的到來以及冊封,可以推動大明帝國往後的走向。

……………………

“陛下早朝,已經宣布冊封虞王殿下為太孫,說明虞王已經完全得到陛下與太子的認可。”

海務衙門頂樓內,道衍看著浙江方向喃喃自語道。

如果大明有武俠小說的千裏傳音。

那麼朱棣絕對會聽到道衍此刻說的話。

道衍洪武八年,便從僧錄司入天界寺,隨後洪武十五年因馬皇後病逝,才調了出來隨諸王回藩地。

但曆史總會出現意外,從周乾將他調到海務衙門後,道衍這種能人的威力實則已經是在造反的路上削弱了。

他曾經跟著席應真,學習陰陽術數之後,被舉薦。

被朱棣出漠北,做事熱血,為人果斷多智而折服,也因為心中要做一番大事。更因為和燕王朱棣相談甚歡,便強烈自己主動跟隨。

曆史上,道衍確實幫朱棣成就一番大事,最後朱棣稱帝,還恢複了他的俗家名字,姚廣孝。

大明朝,道衍見到了八十分的燕王朱棣,自然不會再去跟隨那些低於八十分的人。

朝廷上的文臣,藩王,沒有哪個再入道衍的眼睛。

道衍縱觀古今曆史,他篤信大明不會出第二個高於燕王的人,燕王最適合幹一番大事。

可現在,他打臉了,打臉的事情真真切切發生了。

這個人,是周乾。

通過這次新軍的事,道衍更加對周乾刮目相看。

一旦心裏有了這個想法,那就意味著他動搖了,甚至還在心裏給周乾打了分數。

多少分,道衍不敢很準確,

因為他還沒有和這位虞王好好的暢談一番。

他能看到的是,虞王井井有條的做了農,匠,國稅寺,新軍這些。

道衍總感覺,這些規章製度似乎是早有人準備的一樣,因為很少有缺陷。

除了國稅寺那個先開憑證,再交銀子的有些問題,其他的沒有問題。

這一次,陛下堅定不移的選擇虞王做太孫,自有他的道理。

朝中沒人反對,膽敢反對者,那便是和陛下作對。

得知這個消息,道衍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失落,反而顯得比較從容,甚至隻是站在頂樓上對朱棣說了幾句話。

“王爺,貧僧雖然還未和皇長孫徹夜的聊過,但是皇長孫的才能貧僧已經感受到了,這兩年來他做的事情,也就意味著皇長孫的能力遠超於你我。”

“非但如此,貧僧篤定,虞王今後還會有更多的新東西出來。”

道衍望著遠方淡淡的說道。

自從來到海務衙門後,道衍就像是求賢如渴的學子,迅速的吸收著他幾十年來沒有接觸過的學問。

道衍最開始本來還有不服,但待的久了,他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有句話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從民間回來的周乾給了道衍一種截然不同的感受。

“貧僧以為,皇長孫是個做大事情的人,明日貧僧便要進宮去,貧僧將去拜會皇長孫。”

道衍對著浙江方向繼續說道,眼神中較為平靜,對於周乾勝過朱棣本事的事實,他發自肺腑,完全接受。

說到這裏,道衍微微一歎,而後向浙江方向拱手道:“王爺,貧僧到時候與皇長孫探討,便能斷定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