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姓願意分享經驗的,經驗有用效果好的,大明衙門給足獎勵。
每本民刊月冊,隻收取十文。
由各地秀才,舉人等,每月按時為不識字的百姓講解。朝廷會給秀才和舉人進行政績加分,科舉時可以作為品德考核,把讀書識字的人發揮到最大的用處。
藍玉找了紙,讓周乾把這些思路都寫下來。
“百姓大多不識字,因此各地秀才舉人要多多用起來,這樣可以走進百姓之中,接觸百姓。
朝廷民刊月冊到達各地有一定的時間差,可以在每個府設裏書坊,朝廷在月中統一發放樣書,由他們自己印製出來,由衛所人員負責分發督促縣以下的地方學習。”
慢慢的給百姓灌輸新東西,往後再接觸新事物,不至於會抗拒。
藍玉笑著彈了彈周乾腦袋:“如此法子,大明唯你一人。”
周乾道:“天不生我周奇人,大明萬古如長夜。”
“是否還有遺漏之話?”藍玉粗中有細,怕周乾遺漏。
“沒有了,不過我在皇莊新建了個組織,叫農學社,是皇莊裏有經驗的菜農和司農寺的官員組織起來的。”
周乾知道藍玉來的目的。
狄子彪認識藍玉,想把他推薦給藍玉。
藍玉肯定能見到朱皇帝,朱皇帝是個真心為百姓好的人,所以他對百姓農事來說,肯定很關心。
周乾無非是希望皇莊裏的實驗田多給他們幾塊,用來研究菜之類。
他穿越過來,什麼都沒有。
種植紅薯玉米一類還是算了。
大明百姓過了二十五年沒有玉米紅薯的日子也照樣過得好。
大明後期有了紅薯,天啟崇禎年間該餓死的人還是餓死,該來的事情一個也沒少。
還不如研究下小麥,蔬菜,稻穀這些東西。
稻田魚這些也可以推廣嚐試。
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前朝有關農事的東西,來好好的利用研究。
周乾把這些想法跟藍玉說時,都是轉化成他能聽懂的話來說,並沒有什麼高大上的科學術語。
看到藍玉聽的有些呆愣,周乾提醒道:“這些絕對是有用的,國公爺可看到不遠處的荷塘,便是我的。”
成果拿出來,就是最有說服力的東西。
臨走時,周乾想問藍玉關於太子身體的事情,他純粹好奇。
但是想了想,他和藍玉的關係並不是生死之交,問太子的話,容易觸犯被殺頭,便忍住好奇。
…………
“農學社?讓百姓吃飽飯,咱這個大孫真是讓咱越來越喜歡,他也是個心念百姓的。”
朱元璋放下奏疏,把藍玉交上來的東西一條條看了看,道:“你這字跡還不如咱大孫寫的好。”
藍玉低著頭,沒有反駁。
隨後朱元璋決定道:“咱辦一本類似大誥的東西,還是可以的,此事就做下去。”
藍玉提醒道:“周乾說,農事部分該讓司農寺來寫,關於治病,防治瘟疫一類,由禦醫來寫…………各類聚集,再交由翰林院謄抄樣本。”
“如此考慮周全的東西,好事,這件事咱會讓人去做。”朱元璋驚訝,隨後便立刻擬旨,親自挑選可靠官員,讓內侍送達命令。
藍玉有些疑惑:“陛下,此事要不要明日早朝商議?”
“不用商議,這種事是好事,咱直接做主了,誰不願意,直接上奏疏告訴咱,不過咱決定的事,無人可動搖。”
朱元璋斬釘截鐵:“此事絕對是好事,誰有不滿,咱砍了他。”
藍玉看見朱元璋這氣勢,心裏不由得欽佩,陛下到底是陛下,做事也如此果斷。
原本還想著去看周乾,但朱元璋決定暫時不去了,他要在六月時,印製大明民刊月冊。
朱元璋並沒有去否定周乾提出的建議,因為這種建議在他看來,便是好事情。
他最看重的事,是大明百姓能夠吃飽飯。
畢竟他也是貧寒饑餓過的,懂得餓到腸子肝髒痛的感受。
藍玉也清楚,隻要陛下親自下令監督的事情,絕對會最快,就像百姓皆知的大誥一樣。
所以他放心。
也更認為,民刊月冊將是大明第二個人盡皆知的東西。
因為,當今聖上有這個能力!
隨後朱元璋和藍玉提了關於大明水師的看法,以及提了幾句攤丁入畝士紳納糧的事。
藍玉回去時,天已經黑下來。
https://www.biqiuge8.com/book/72806925/673848218.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