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屋內,裏麵東西齊備,不過都是一些木凳竹床、木碗竹筷,顯然都是老黃自己削製成的。
不過桌上似乎放著一件東西。
王英走進一看,對公孫勝笑道,“哈哈,師傅你看,這老黃竟也是我輩之人。”
因為桌上擺著的不是別物,而是一卷攤開著的經書。
公孫勝瞥了一眼書頁上的內容,便知道這本經書叫做《靈寶步虛辭》,屬於道家經典。
公孫勝歎道,“這個黃郡守能做到郡守之位,原以為學的是四書五經,習得是儒家講義,沒想到他對道經也頗有研究。”
王英點點頭,表示同意。
因為環視四周,能看到一個竹製的小書架,上麵還有三四本道經。
一個郡守跑到深山老林避難,身上卻帶著經書,想來他也是愛學習的人啊。
王英深有感觸,想到了前世的自己。
公孫勝將桌上的經書收好後,讓王英將包袱等東西放下,然後帶著王英去屋外挖土。
屋外的一處空地處,公孫勝踩了踩腳下的泥土,又用手撚了撚,發現土質不錯,便道:
“就在此處開挖即可,先挖個五百斤泥土再說。”
王英有些懵,“師傅啊,咱不是要煉丹嘛,挖土做甚?”
公孫勝擼起袖子,胡須抖動道,“沒錯,這便是煉丹的第一步。”
公孫勝此話一出,王英這次是真的真的懵圈。
公孫師傅,你確定你不是在唬我王英?
看著王英一臉不信的樣子,公孫勝笑道:
“王英,為師且問你,煉丹除了需要丹材、柴火,還需要什麼?”
王英不假思索道,“丹爐啊。”
公孫勝聞言,不禁撫須笑道,“那麼,丹爐呢。”
王英:“……”
王英被公孫勝兩句話就問的啞口無言,感情自己這個便宜師傅是在這等我啊。
是啊,很多影視劇裏的銅丹爐比大水缸還要大,那麼重的東西隻會放在道觀裏,又不能帶著跑。
“今日為師便教你土法製爐,所以首先便需這土來製作爐胚。”公孫道。
既然師傅都這麼說了,那還說啥呢,於是王英開始老老實實的挖土。
這挖土的速度也很快,半個時辰即可。
但製作丹爐就慢了,因為涉及很多道工序,倒水、揉土、捏泥……
……
戌時,王英坐在一個陶土丹爐前,有一搭沒一搭地丹爐底下添柴,添的是自己背回來的皎梨樹枯枝。
沒錯,丹爐做好了。
泥做的,做好後燒成陶,很簡陋。
王英更願意稱其為——公孫版黃泥製一次性煉丹爐。
至於煉丹術,更沒啥可說的了。
公孫勝掏出一本《紫虛煉丹術》,放在王英的手上,讓王英先去燒火,晚上再看。
王英翻看了一遍後,晦澀難懂,隻能暫時先收起來,等有時間了再去琢磨。
皎梨異果放在丹爐內,經過火爐的加熱,慢慢變軟融化。
足足燒了一個時辰,再看丹爐之內,那異果已經變成了一團黏稠的液體。
然而化液容易,凝丹難。
讓皎梨異果燒化成液體隻需一個時辰,但想要凝丹,以這個丹爐的狀態來看,恐怕需要整整一個月!
還說啥嘞,煉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