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謀的小說在公司裏到處可見,演員們一有時間就表演小說裏的內容,王誌明覺得時機成熟了,讓她們以基本的舞台劇開始。
以比賽的方式來決定個人的能力,誰更適合哪個角色,王誌明每天日理萬機,隻能把這些交代給助理來組,他最近發現了一項很好的項目,他想把自己的公司發展到國外去,國外的發展比國內的發展快,很多設備都比國內的設備先進。
王誌明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了美國的好萊塢,那是在1886年,美國的洛杉磯已成為一個擁有五萬人的發展中城市。哈維·威爾科克斯在該市附近的一個山穀裏買下了一片無花果果園,並給這果園起了一個響亮的英國名字——好萊塢,它的英文意為“冬青樹之林”。
好萊塢這些年來一直都很有名,在二十一世紀更是與多國合作,創作了百萬部大片,是所有演員的天堂更是夢想。
王誌明要改變曆史,他要作為國家代表成為第一個與好萊塢合作的公司。
但是國家過去長時間與世界脫軌,還好最後美國打破了這樣的局麵,國家這些年正在努力跟上世界的步伐,但還是相差太多,國民生產積極性普遍低下,所以沒幾年就出現了經濟危機。
如果就以王誌明自己的能力想要帶動國民積極性是根本不可能的,他要利用國際的力量,從而帶動國家進步,避免幾年後的經濟危機。
因為幾年後的經濟危機對他的家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當時的黑商很多,父親為讓他能在廠子裏平穩的工作下去,能娶上媳婦,未來能過上好日子,他賠上了老家的房子,給開發商建高樓。
但是工程進行到一半就資金不足,開發商卷款而逃,留下沒有拿到工錢的工人們絕望,自己的父親就是其中一個,家裏揭不開鍋,米袋裏隻有半碗米,老家的房子也沒了,拿到的賠款都不夠買一斤米,父親幾度絕望想自殺都被母親攔了下來。
全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王誌明的身上,靠著王誌明每個月二十元的工資也吃生活。
王誌明知道自己的重生篡改了曆史,那時的自己沒有選擇進工廠幹活,也沒有現在的鴻鵠偉誌,而是選擇了做一個無用書生,最後一事無成。
既然曆史已經因為自己改變,那為什麼不讓結果好一點呢。
要代表國家與好萊塢合作,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首先要得到國家認可,公司已經是國家級別的了,隨後就是能力,他旗下的演員還沒接過任何一部戲,就連代言都是少有的,首先王誌明要為他們打造量身定做適合他們自己的標簽。
有了計劃事情進展的事半功倍,短短一個禮拜,助理就將他們自編自演的一部電影的男女主都選好了,群眾演員另外再招聘,這樣的一部戲完工至少要用一年的時間,可王誌明要在一個月的時間沒完成。
這部電影是以抗戰為主題的,原稿是劉謀的曆史抗戰小說,他的故事與與其他導演的故事多了許多直擊人心靈的細節,劉謀現在已經被公司推崇為劉導,王誌明看時機成熟正式將劉謀聘為公司的合夥人,與李容旭一樣拿著百分之三十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