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神仙之物(1 / 2)

想了想,他還是照實說了,“我這兒有種技術,可以傳家,你們若是想學,那就必須簽訂死契,若你們不想學,那就接著做以前的活計也就成了。”

幾個工匠麵麵相覷,可以傳家的技術會這麼輕易交出來?大家非親非故的,誰會這麼傻?再說,到底是什麼技術可以傳家?莫不是哄著大家簽死契吧。

簽了死契,那可是終身就是人家的人了,死了或者扔去幹別的活,都沒處說理。

“這種技術我隻需要保密三年,三年後,你們可以自由離去,甚至可以傳播技術,我不會阻攔,你們商議下,事後給我個答案。”

許世秋在猴子的帶領下參觀了琉璃窯,此時的流利生產跟後世相差還是很大,說這是個工廠簡直太過抬舉,這就是個小作坊,年產量也未必比得上日後一個家庭作坊的日產量。

“真寒酸啊。”許世秋邊走邊感歎,這邊參觀完,那邊商量出來了結果,有兩個工匠願意簽訂這個契約,其他幾個人都不願意。

許世秋大喜過望,玻璃這玩意真不是什麼秘密,隻不過沒有往這邊發展罷了,華夏古代一直都沒有玻璃的需求,而且一開始就已經走上歧途。

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可以燒造玻璃,不過潔淨度格外低,日後就沿著這條路子狂奔,最終錯過了玻璃的發展不說,還錯過了光學。

一些光學現象,早在春秋戰國就已經被人發現,比如墨子裏記載的小孔成像。

許世秋光是想想就覺得可惜,但又無可奈何,華夏早早陷入局部最優解的陷阱,從秦朝這個陷阱就開始丟出來甜蜜的果子,直到清末才被徹底打破。

有兩個人已經大大出乎許世秋的預料,立刻先把其他三個人打發回去,讓他們明天再來,接著他就給這兩個人講解透明玻璃的製作方法。

畢竟是天天生產琉璃的人,領悟能力那是沒得說,很快就理解了技術要點。許世秋帶著他們開始製作。

理解玻璃的製作原理並不難,但真正要實施的時候,困難就出現了,首先第一爐出來的玻璃雖然顏色比較純淨,但還是呈現出淡綠色,這是鐵元素沒有分離出來的結果。

其次這些人打造的時候,還是使用手工打造,速度極慢,雖然現在已經能滿足許世秋的需求,但既然有更好的辦法,為什麼還要使用這樣的辦法,而且日後,玻璃上他準備大撈一票。

這種生產技術顯然無法滿足他的需求。

於是許世秋又帶著他們攻克技術難題。

猴子他們幾個人初看的時候,還覺得非常新奇,不過看到玻璃居然是用幾塊破石頭燒出來的,頓時索然無味。

第二天猴子跟張鐵軍就不再來了,他們真沒看出來這玩意有什麼用處。

但是那四個人必須得來,這是許世秋特意要求的。

三天後,又一爐玻璃出爐,純淨無色,許世秋讓他們先製作出來三棱鏡,然後是杯子,茶碗、食用器具等,用的是澆築法。

當一切做好,就擺在窯廠的一間小房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