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萬多人。
一連串的數字,讓滿朝文武是瞠目結舌。
自熙寧年間後,宋朝國庫收入再度突破了一萬萬貫,回到了宋朝巔峰時期的經濟。
八萬萬畝耕地更是超過了熙寧年間的七萬兩千萬畝耕地。
人口也正在恢複到了熙寧年間的水準。
但是這完全是因為趙楷的英明神武嗎?
自然不是。
其實早在宋徽宗在位期間,李奇的經濟架構已經開始付諸行動了,正好讓趙楷碰上了這收獲的季節,所以嚴格說起來,宋徽宗其實也是功不可沒的。
當然功勞最大的還是李奇,是他的新法帶來這一連串振奮人心的數字。
但即便李奇自己也是嚇了一大跳,因為他這一兩年都在南邊征戰,不太清楚各地的經濟狀況,但是他沒有想到已經達到了如此地步。
這就是華夏民族的精神所在。
縱觀曆史,華夏人是最能吃苦耐勞的,宋徽宗時期,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辛辛苦苦賺的錢都被朝廷拿走了,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極的作用,百姓們心裏肯定會想我再怎麼努力,也是為了你皇帝做嫁衣,我幹嘛還要這麼努力,但是他們兀自還在努力的活著。
而自從新法普及以後,百姓們是在為自己賺錢,這可是本質上的區別,都是往死裏幹,個個都是拚了命呀,而且朝廷清除貪官後,將獲得的土地無償還給百姓,這也讓大麵積荒地得到了良好的耕種,這農業是一天一個樣,那漲幅可以說是直線上升,畢竟方臘作亂後,江南農業基本上已經癱瘓了,所以反差非常大。
鄭逸也是難以抑製住心中的興奮,繼續說道:“啟稟皇上,其中農業稅收約莫一千萬貫文,隻占得總收入的一成不足,而工商業稅收達到了九成。”
這一個對比讓全場人倒抽一口冷氣,大殿內是涼風嗖嗖的。
其實宋朝一直都是一個商業為主的經濟體係,巔峰時期,農稅也隻占得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是隨著宋徽宗的出現,交子泛濫,貨幣危機,導致商業極度萎靡,農業再度占得國庫收入了六成,成為國庫的主要收入,可是幾年過去了,商稅席卷重來,特別是武器的出售,大大的增加了外貿發展,又再度成為了大宋的標誌。
當然,農業稅收之所以這麼低,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江南改革後的低農稅,還有燕雲地區的免稅製度,但是這卻刺激了農業發展,從而令商業也得到了一個非常寬鬆的環境,這才出現如此巨大的差距,宋朝以前可是從未出現過這種現象。
趙楷激動的都站了起來,大叫一聲好,在台階上走來走去,都不知道說些什麼好,隔了好半天,隻好狠狠的表揚群臣一番,其中特別點了李奇的名,畢竟誰都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李奇的新法。
秦檜突然站出來道:“啟稟皇上,如今商業一片大好,這很可能會影響到農業發展,為了避免農夫投向商業,微臣建議朝廷再度減少農稅,以求刺激農業繼續發展。”
趙楷聽後,連連點頭,如今商業發展的太快了,錢來的快,難免一些農夫不會動心,為了避免農夫向商人轉移,導致農業萎縮,必須得用稅收來做宏觀調控,未雨綢繆,反正農稅也隻占得一成,再減少一點,並不會影響國庫收入,趙楷當機立斷道:“朕準奏。”
鄭逸彙報完畢後,白淺諾又再站了出來,道:“啟稟皇上,如今四京的糧價已經穩定在了每鬥五十文錢,江南糧價更是跌倒了四十文錢,隻是萊州、福州等沿海地區的糧價還是維持在八十文錢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