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輕重戊論(3 / 3)

蔡京道:“可是這一切都基於我大宋得有充足的糧食。”

李奇點頭道:“太師所言不錯,所以我們在削弱其它國家農業的同時,必須得加強我大宋的農業發展,鼓勵婦女參與農田灌溉,減除多餘的農稅,而且糧食不愁賤,假如實在是太多了,直接賣給大糧商們,當他們手中的糧食足夠多的時候,就可以通過一係列商業手段,將糧食以天價賣去外國,穀賤,不傷農,穀貴,不傷民,稅少,卻能富國強國,一舉數得。”

宋徽宗道:“那你說,我們應該如何發展農業。”

李奇道:“重點整頓江南的農業,給予江南農民最為寬鬆的製度,而對於江南各個府衙,將以糧食的產量作為政績考核的首要標準,務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江南打造成世界第一糧倉。而在北方則是重點發展經濟,對商人施行開放政策,朝廷可以扶持十餘個跨國糧商,專門鼓勵他們從國外進口糧食,對於我大宋的藩國,我們甚至可以派商人去他們國家買田雇農種植,糧食全部運回國。”

其實李奇的這個策略已經思考很久了,除了地理原因以外,還是為了防止靖康之變,經濟的話,商人拿上錢就可以跑路,損失不會很大,但是農田你不能帶著跑,一旦發生戰爭,那損失是無可估計的,另外,北方發生戰事,江南就可以充當援兵的角色,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想盡辦法,減輕江南百姓的壓力。

蔡京、梁師成聽了,皆是大為動心,他們可都是超級大地主,若是朝廷要培養大糧商,他們肯定在其列,還是那句話,如果你控製了糧食,那麼你就控製了所有的人,如果你能控製一個國家的大部分糧食,那麼你的地位將會更加穩固。

然而,宋徽宗臉上卻露出了一絲猶豫。

李邦彥一語道出了宋徽宗心中的擔憂,道:“這樣一來,可能會造成民富朝廷窮的現象。”

這話可真不是危言聳聽,宋朝廷的每年的收入之所以能冠絕曆代,究其原因,還是稅,若是如李奇所言,免除大部分的稅收,朝廷可能會出現破產的跡象,因為宋朝官員的俸祿那也相當嚇人,而且宋徽宗也不是一個勤儉節約的皇帝。

李奇嗬嗬道:“朝廷擁有鹽、茶、酒等等重要資源,又握有周國通用的貨幣,怎麼可能會窮,隻要能夠肅清官場,解決三冗的現象,消除多餘的負擔,另外再整頓貨幣,製造一種等於或者高於銅本身價值的貨幣,增強貨幣的流通性,那麼,窮隻會窮別的國家,不會窮咱們,朝廷隻要根據咱們的情況稍稍改變貨幣的儲存量,就等於獲得一筆無形的財富,周邊國家也畢將會為我大宋的政策買單,誰叫他們要用我們的貨幣,試想一下,若是糧食和貨幣都掌握在我們手中,那麼世上所有的財物仍我們索取,造福自己百姓,勒詐別國的百姓,試問這樣的‘窮朝廷’,百姓能不喜歡嗎,我大宋也必將因此一統江湖,不,一統列國,千秋萬代。”

無恥!太無恥了!不過我喜歡。

宋徽宗心花怒放呀,開始幻想了,若是我能一枚銅錢買西夏一百頭羊,而西夏卻要用一千貫我買我一斤茶葉,那真是太美妙了。哈哈道:“不錯,不錯,朝廷乃是造錢的,又怎會缺錢呢。李奇,你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奸商。”

這話怎地聽得有些怪怪滴。李奇鬱悶道:“呃...大官人,你這是誇,還是貶?”

“誇,誇,當然是誇,若是我大宋商人人人和你一樣,何愁民不富,國不強。你是一個忠君愛國的奸商。”

靠!那還是奸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