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你想開電影公司呀?”楊辰笑著說:“可別以為這麼容易,要是這麼簡單就能發財,不是誰都去搞了?而且,別看那些電影票房有多少多少,如果扣除了給院線的提成,還有各種拍攝和廣告支出,除了少數大公司,其它的小廠賺的也不會很多的。”
“這倒是。”楊凡點點頭,也不再說話了。自從小說在國際上出版後,楊凡的稿費現在都要以千萬美元來計算了,而起點現在逐步走上正軌,收入就更多了,如果是一兩千萬的票房收入,再被扣掉個七七八八的,隻剩兩三百萬的話,楊凡現在還真沒把它放在眼裏。
很快,楊凡就忘了自己的這個設想,但不久以後,當電影《褻du》在全美公映後,楊凡卻開始後悔了。
要說票房收入,《褻du》雖然不低,但也不是高得驚人,在上映第三周後,統計出來的數據是上周票房收入801萬美元,上映影院2574間,平均每間影院票房收入3114美元,三周的總票房則是5357萬美元,遠低於同期的《小鬼上路》和《百萬寶貝》,也大大低於福克斯公司之前推出的《捉迷藏》。
這五千多萬美元看起來確實不少,但那是福克斯公司操作的結果,如果是起點自己來製作放映,能達到它的多少百分比實在難說,而且扣除了各種相關支出後,確實如楊辰說的,剩下的也不多了。
不過,福克斯公司在電影周邊產品上賺的錢,卻遠遠不止這些。利用電影人物形象製作的人偶等小玩具,還有其它的相關產品,最後竟讓福克斯公司收入了四億多美元,這麼多錢,哪怕全部換成十萬美元一張的巨額支票,那厚厚的一疊恐怕也能輕易砸死人了,對楊凡這種幾年前還隻是個把百元人民幣都看得很重的窮學生來說,這麼大的利潤,實在不能不令他眼紅。
當然,要辦起一個電影製片廠,也不是說行就行的,楊凡更是對此一竅不通,隻能把這個想法和寶劍鋒等人說了一下,然後讓他們去考慮可行性。而楊凡自己,則是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寫書。
經過仔細考慮過後,楊凡還是選擇了先前的第一意向——武俠小說。原因正如他對曹琳芳說的,為了宏揚祖國文化,而且楊凡現在已經有了這個經濟基礎,小說撲街他也不會太在意了。當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楊凡還是要盡力把它做得最好的。
為了寫好這部小說,楊凡不但參閱了大量的曆史文獻和古代文化資料,還虛心向其他寫手請教。讓楊凡感動不已的是,當寫手們知道楊凡的目的後,不但一個個都熱心地為他出著主意,有的甚至放下了自己手裏的作品,專門抽出時間來為他出謀劃策。到後來,楊凡的空餘時間,隻有一小半是用來寫書的,另外的大半倒是用來和其他寫手交流了。
當然,對楊凡來說,這絕對不是在浪費時間,那些寫手自己也都很忙,犧牲了時間來找他談話,怎麼也不可能是說些無意義的廢話,在楊凡看來,他們的每條意見都有著或大或小的幫助,其中一些更是花了大錢還買不來的金點子。
也正因為如此,當最後這部名為《武林殺手》的長篇武俠小說在國內國外同時推出各種語言的版本時,楊凡已經不擔心銷量問題了。因為,這部小說已經不是楊凡一個人的作品,而是國內上百位超級網絡寫手共同的心血結晶。如果這還熱不起來,用血紅的話來說,大家幹脆集體上吊算了。
沒有任何疑問的,《武林殺手》一經出版,不但在國內紅透了半邊天,在國際上也刮起了一陣經久不熄的武俠旋風。在這部作品中,展現了一個中國式哈姆雷特的故事,隻不過這位中國哈姆雷特的複仇對象更為廣泛,不但包括了害死他父親的黑道門派,還有那些在他們家危難時袖手旁觀甚至落井下石、事後卻大義凜然地阻饒他複仇的所謂正派人士,也就是說,幾乎整個武林都是他的複仇對象。
當然,仇恨並不是本書的全部,親情、愛情、友情、正義、忠誠、愛心……這些代表著光明的元素在小說中隨處可見,而更多的,則是主角那層出不窮、異想天開的計謀。
有了上百位想象力豐富的作者、以及更多熱心書友的幫助,楊凡並不擔心計策方麵的難度,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取了這個書名,為的是和楊辰的《遊戲殺手》相對應,《遊戲殺手》中主角殺的是遊戲本身,而這部《武林殺手》中,主角要毀滅的也是武林本身,而且也是靠著奇思妙計才達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