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90年,大唐大順元年,仲春之末。

僖宗李儼暴卒,壽王李曄繼位為帝,是為昭宗,時已兩年。

中原大地上藩鎮四起,群雄逐鹿。

是歲,李克用下邢州。

楊行密為寧國軍節度使。

朱全忠兼領宣義軍節度使,又以魏博鎮羅弘信不允假道,攻之。

其他大小藩鎮也是互相攻伐,肆意兼並。

河西之地雖遠離中原千裏,依然不能獨身世外。

異族紛起,胡帳遍地,彼此廝殺攻伐甚於中原多矣。

此時的沙州治所敦煌,雖春寒料峭,但畢竟已是草木春發,山野牧場中青草已抽芽,肥嫩甜美。

湖河泉澤之處也是冰雪消融,潺潺流水滋養著凍餓了一冬天的飛禽走獸。

歸義軍節度使如今駐地敦煌城,其東有三危山,南有鳴沙山,西麵是沙漠與羅布泊相連,北麵是萬頃戈壁,號稱“四方絕域”之地。

敦煌城則正好處此絕域中間的一塊綠洲之上。

敦煌城西南甘泉水也已解凍,正如一條黑蛇從西南祁連山間奔騰而出。

先流經壽昌,繞過鳴沙山,一路向東,遇敦煌城後改變流向,繞城而過折向了北麵戈壁。

賴其水滋潤,沿途形成了大片的沙漠綠洲。

綠洲內,敦煌城外,遍布著一條條人工開鑿的水渠。

彎曲縈繞著,從西南角的都鄉渠、宜秋渠開始,成放射狀向東北漫延。

一路引著甘泉水流過千渠、北府渠等大小數十條從漢代就開始修建的水渠,滋潤著綠洲內遍地田地果園。

寬闊的水渠還被用做了這敦煌城的天然護城河,盡頭處流入北麵戈壁中的曲澤、興胡澤和井澤等大小數個湖泊沼澤。

這些湖澤草甸水草豐茂,是最適宜放牧馬匹牛羊的草場。

敦煌城盡管不如河西第一大城涼州城那麼高大廣闊,卻依然是河西首屈一指的雄城。

其城周長數十裏,分內城、羅城和羊馬城。

最外圈是羊馬城,以渠為護城河,以六尺土牆為欄。

如今時日,羊馬城中卻是圈養著無數牛、羊、駱駝和馬匹,它們都是那些牧民、寺戶和百姓等私人牧群趕進來躲避風寒的。

它們一群群地擠在一起互相取暖,艱難地熬著,等待著春暖花開,青草遍野。

而官府的戰馬自然有更避風的內城官馬院來豢養,官家牧子負責照看,身披毛氈,水草充足,不虞饑寒。

內圈為羅城,以十幾米高的結實夯土砌成的城牆內,遍布著院落民居,果園菜地,集市驛館,寺院廟宇,還有駐紮城北的豆盧軍。

最內為內城,就坐落在羅城內的西南,四角矗立著鼓角戎樓,有披甲衛士聞警擊鼓吹角警戒。歸義軍使府、節堂、武庫、官學校、牢城等官衙一座挨著一座,分布於內城中。

張、陰、索、李、羅等漢族世家鼎族以及曹、康、安等粟特大族除了在城外擁有眾多的老宅別院之外,家主親支家宅大多亦在內城中。

晴空萬裏,漂浮著幾朵淡淡的雲彩,沙州冬季幹冷,夏季酷熱,隻有春秋兩季氣候溫和,最是舒適。

寒食和清明節相鄰,歸義軍使府令沙州官民皆休沐三天。今日是唐代小長假第一天。

雖然亂世求活,時局不安,終究擋不住沙州百姓向往春天、萬物萌發的節日。

此時沙州郊外,原野泉澤,遊人如織,人們爭相扶老攜幼出門踏青。

平民簡單鋪了氈墊子在草地上,擺著幾樣麵點給孩子們吃食。

大人則拿麵食酒水祭拜祖宗,清掃陵墓。

大族世家的男孩子們騎馬,鬥雞,打鬧著。

女眷則要複雜得多,幾案墩床,美食佳肴,樣樣齊備,四麵圍了錦緞五彩幛子,依然擋不住她們珠釵高髻,花鈿麵厭,輕羅旖裙,美不勝收。

她們蕩秋千、拋彩球、踏歌舞,知慕少艾的少年人四麵圍著瞧看,如花朵吸引著采蜜的蜂蝶。

好一片浪漫、春意盎然的踏青寫意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