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春天,尤其是最南方的春天,不冷不熱中還透著海風的輕柔與溫暖。抬頭環繞一圈看看,夜幕遲遲還未降臨,黃昏也久久徘徊不去,紫羅蘭色的晚霞,掛在一望無際的海邊,鳴著響笛的航船上,隨著響笛的聲音漸行漸遠,也變得越發暗淡。
一片又一片的高樓大廈臨海而建,一棟比一棟高,一棟比一棟漂亮,牆麵上的霓虹燈隨著夜幕的降臨也愈發閃亮。它們沐浴在這美好的黃昏光影中,雖然都是龐然大物,但是卻和周圍的自然景物看起來是那樣的協調,相處得是那樣自然。
在這臨海的高樓大廈的臨街鋪麵裏,出出進進的人看著著實忙碌,他們早已經開始準備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畢竟這裏是這個旅遊小城臨海而傍的景點之一。來來往往的人群,早已忘卻生命中曾經的喜怒哀樂,而是將無限的熱情來迎接當下的美食、美酒,還有這眼前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美景。
就在這臨街的鋪麵中,有一個鋪麵裝修風格與其他家完全不同,沒有絢麗的招牌在招搖,也沒有不停閃爍的霓虹燈在招手,隻是一個造型別致的梯形與半圓形組合的深棕色木板上,用流線型的字體書寫的“35歲咖啡館”。
“35歲咖啡館”,誰會起這個一個名字呢?這個名字代表著什麼?難道是老板是在35歲開的咖啡館,還是專門服務35歲的人而開設的咖啡館呢?還有有其他的意思呢?局外人自然不得而知,隻有這家店的老板白詩畫才能夠清楚地解釋這一切。
餘暉的光照進咖啡館,對著外麵的大窗戶掛著純色的蕾絲窗簾,在白天窗簾並不會起到什麼遮光作用,頂多是讓進來的光線柔和一些。屋裏所有的擺設都有古色古香的情調,他們還散發著有點年代感的清新的香氣。
到底是哪裏散發的香氣呢?是白色蕾絲的窗簾,是優雅的桌椅木質的構造,是牆麵上藝術的畫作顏料,抑或是書架上有點磨損破舊的書,還是牆邊擺設的一些物件呢。不是太確定,反正有著一種吸引人的清新味道,沁入心脾。
進到咖啡館的人,總是喜歡圍著咖啡館的四麵牆先觀看一番,然後再坐下來品咖啡,當然這期間還是會管不住自己的眼睛,四處地去看整個的空間,他們的感覺大部分都是不僅品到了咖啡,更是在一個空間中讓自己去回望過去,品味生活。
但是還有一些人則是欣賞不了35歲咖啡館的裝飾與裝修,他們就成了這個咖啡館擦肩而過的人,或許一輩子隻走馬觀看看過它一次,然後就將它像其他任何不值得記憶的東西一樣,扔到了忘記的大海裏。
緊挨著大窗簾的算是第一麵牆,這麵牆上是由深棕色的裝飾櫃構成的,而裝飾櫃上麵都是一個一個四方格子,下麵則有1.5米左右的櫃子。裝飾櫃有20個之多,每個格子都擠滿了東西,比如說有的格子放著小沙包、小滾珠,還有有點破損擰成一團像個盛開著的花一樣的繩子,剩餘的一點空間則是放著連環畫的。
看到這些你就會想到,這不就是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人小時候玩的時候,用到的小玩具呀。算算到現在,他們也已30歲+,40歲出頭了。
有的格子放著老式的隨身聽,也有費翔的唱片碟子,小虎隊的海報,海報的邊緣的已經破損了,但是為了很好地保存著,老板已將它用嶄新的相框給框了起來,海報的破損與嶄新的邊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小虎隊的三個成員燦爛的笑容好像在告訴相框:你並不與我們一個時代。
隨著視線不斷地移動,還能在格子裏麵看到小人書,鐵皮小飛機、合金小汽車、積木玩具、圓形貼紙、彈子跳棋、老鐵皮餅幹桶,還有鐵皮文具盒等等。尤其是那個鐵皮玩具盒,呈現半開的狀態,裏麵用到一半的黑色的橡皮擦,還有已經生鏽的削筆刀和用得僅剩下筆頭的2B鉛筆。
這些老物件,總是會讓人想起小時候,想到那無憂無慮的童年,想到和小朋友一起滿個家鄉跑捉迷藏的場景,也會想起來情竇初開的年紀,一起在心裏默默追求的男孩或女孩,會讓人覺得那時候盡管什麼都沒有,但是快樂是最多的,而現在什麼都有了,但是快樂卻是最難找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