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風聲15(1 / 2)

至於王直等人在政治上對朱祁鎮和原太子朱見深持有同情態度,與大部分官員站在同一立場,並沒有完全順從迎合景泰帝的意願,所以難以成為景帝的政治心腹。

而另一方麵,景泰帝又需要這批高層官員來輔佐自己維持政權的正常運行,所以盡管沒有采取措施懲治這些人,但卻也不能多這些人予以毫無保留的信任。

那就隻能信任於少保了。所以,在景泰帝即位掌握皇權後,“帝知謙深,所論奏無不從”,“上下皆倚重謙,謙亦毅然以社稷安危為己任。”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國朝內外軍事衝突壓力緩和的局麵下,於謙對政治議題的參與度也逐漸減弱,甚至開始盡量回避政治事務。與景泰朝初期在政治上勇於任事有所不同,在迎複朱祁鎮和易儲等重要政治議題上,他沒有選擇堅決支持明景帝也沒有偏向官僚群體,而是保持中立立場。

這使得景泰帝對他的信任和授權也不再是無所保留,況且景泰帝在政治上如迎複英宗和易儲等方麵也有著自己的政治利益和立場。於謙雖然能對景泰帝的決策產生較大影響,但還沒有達到使景泰帝對他言聽計從的地步,於謙自身也沒有完全依附迎合景泰帝來鞏固自己的輔政地位。

到了現在,於少保對於立儲一事,已經開始偏向於官僚群體,景泰帝讓他盡快回朝視事的目的,怕是無法達到。

不過,這些話他不會跟朱驥講,說白了,這是朝廷高層之間的博弈,朱驥的層次還差點,別說朱驥了,就算是王驥、石亨這樣的軍方大佬,也是參與不進來的。

文官們豈會讓這些軍頭參與這等大事,這與太阿倒持有何區別?

“老夫的意見不重要,”於少保沉聲說道,“此事豈是某人可一言而決?”

見嶽父如此說,朱驥識趣的沒再多問什麼,他也不過是好奇而已,好奇嶽父會如何選擇。

朱驥告辭後,於少保繼續琢磨立儲之事,景泰帝對此肯定是持反對態度的。

而朝臣,怕是也會有分歧,王直、胡濙定然是選擇沂王朱見深的,其他人麼,內閣之中,陳循雖有首輔之名,但並不得景泰帝的信任,關鍵還是看王文。

與胡濙、王直等人不同,於少保在很多事情上並不因為景泰帝是他力主而即位的,就對景泰帝有所偏向,更多的是持中立態度,沒辦法,總不能反對吧?

而以王直、胡濙為代表的一些人,則對朱祁鎮持同情態度,對於景泰帝,也就那麼回事罷了,不過是沒機會,有機會他們支持的肯定是朱祁鎮。所以,在立儲一事上,他們是堅決支持複立沂王朱見深的。

王文則完全是主動迎合景泰帝的政治主張,因而成為景帝政治派係中的堅定支持者,政治上與景泰帝的關係要比其他朝臣更為緊密。曆史上,在景泰帝重病群臣商議建儲時,王文稱“今隻請立東宮,安知朝廷之意在誰”,反對複立沂王朱見深為太子,這一反對意見在政治上是偏向景泰帝的。